【明報專訊】兩則新聞嚇到王師奶腳軟﹕一則是浙江省浦江縣出新例,捐血超過4000毫升,其子女參加中學考試可獲加1分,6000毫升加2分,8000毫升以上加3分。另一則新聞是本港明年小一適齡入學學生8.2萬,其中36%是雙非兒童,即是說約3萬雙非童可能入讀本港小學一年級。
專用網難擋跨境求學潮
3萬雙非童最想入的是北區小學,僧多粥少,北區小學一定爆到七彩。教育局去年度出一條自以為是絕世好「橋」,畫出專用校網給跨境學童專用,但這些校網遠離北區,花個多鐘頭車程上學,間接逼他們放棄來港讀書,或捐窿捐罅另找對策。跨境學童迫爆北區,北區兒童減少原區就讀機會,累得他們「流學」大埔甚至沙田。鵲巢鳩佔確實令人氣憤,但教育局專用校網計劃一來冷酷無情,全無人味;二來也揭露了黔驢技窮的底牌。不要以為這條絕世好「橋」可以用得好耐,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父母愛子女之心,可以上刀山,落油鑊,好快就有破解之計。想一想,為求子女考試加分,連捐血都願意,8000毫升不是小事,分分鐘會因貧血而後患無窮,甚至失掉生命,為的是什麼?一學位而已。專用校網阻擋不了跨境求學狂潮。
還是北區校長們有腦,知道專用網如嗎啡,僅止一時之痛,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預料這些跨境學童將會變身為「北區童」。變身辦法多得很﹕最豪的是在北區買樓,次豪的是在北區租樓,等而下之可以搵三姑六嬸做監護人,甚至向房屋經紀租地址。第一輪自行派位階段,因為不分校網,不用面試,學校只依據計分法取錄,根本無得查,教育局亦無人手去查。陳紹鴻校長說,他自己的學校,50名跨境學童中就有10名雙非童,漏網之魚的比率不可謂不高。此情此景,此時此地,請問吳局長有何對策?公平點說,此困局不能全算在吳克儉身上,但你既然接得棒,就有責任解決困難。有咁大個頭才可戴咁大頂帽,你絕對責無旁貸,不要再讓局中人叫你做Simon Fan。不能取得下屬的尊敬,自己都會「十一人分一分煙」——無厘癮啦。
捐血求入學分 制度荒謬
讀到浙江省浦江縣家長為子女入學試加分而捐血,一方面為父母偉大的愛而感動,也為教育制度的荒謬而悲哀。一學位矣,何竟以生命和健康作賭注!跨境學童披星上學,戴月回家,車程跋踄最遠的單程兩個鐘頭,對六、七歲的小童是健康的磨折,對教育的主政者是無能的恥辱。
文﹕王師奶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