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梁伯韜,一個見盡本地金融界大起大落的財金界名人,頭上頂着「紅籌之父」的光環,1990年代初開拓一條新路,給內地企業接觸海外資本市場。香港金融界現正面對中港兩地股市互通的大時代,他卻留下一句評語:「香港已失勢」。錯過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千億大刁」,梁伯韜認為本地市場損失了1年集資額,雖然這只是表面的盈虧問題,但更深層意義是未能與時並進。
「當年我們做出紅籌的勢頭,之後順勢發展H股市場,但今日卻沒把握到內地科網企業的市場。」戴上紅領帶的梁伯韜,似是宣示自己創造時勢的紅籌之父,但他笑言,「這樣看上去,紅光滿面嘛。」一開口就由1980年代初開始,本地資本市場以香港企業為主導的歷史,再到1990年代中資企業繞道來港上市,但他不是要大家上歷史課,而是想借鑑過去的成功。
他稱一眾紅籌股為香港開拓中資企業的市場,而當年推動創業板,由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旗下的TOM.com打響頭炮,亦為創業板造勢。「可惜創業板未有順勢做好,當時沒有好好把握,借勢發展下去,結果內地科網企業都到美國上市。」他坦言,2000年科網股災,的確嚇怕了股民,但港交所(0388)及投資銀行亦有責任。
「投行不要只找垃圾公司來上市」
「交易所沒重視科技股,發展創業板,只着眼於內地一眾大型國企,結果現在美國已成了一個勢,香港正在打逆境波。」梁伯韜直言,本地上市條例未能與時並進,還停留在30年前的思維模式。結果,美國接受同股不同權的架構,加上投資者更為成熟,內地科網股紛紛出走美國。「失去阿里對香港打擊很大,與美國的距離越拉越遠」,他希望監管機構對創業公司更為友善,才有助吸引更多好公司。
內地較受歡迎的科網股如京東商城、新浪微博及唯品會等,近年都先後在美國掛牌,上市後亦獲投資者支持(見表)。梁伯韜稱,本港的投行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近期有不少半新股出事,對市場有很大影響,投行一定要創造市場,不要只找些垃圾公司來上市。」但他認為投行未有做好對投資者及監管機構的教育工作。
倘對股東公平 「同股不同權」無問題
然而,合伙人制或同股不同權等,惹來市場擔心及爭議。梁伯韜則認為,只要企業夠透明度,並對股東公平公正,推出一些保護投資者的措施,上述的股權架構,實際上不是問題,「早一兩年在美國上市的民企出事,香港應把握機會向未上市的內地企業招手。現在要打逆境波,唯有靜待下次再有企業出事。」
明報記者 岑梽豪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