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繼續量寬 脫離現實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23日 06:35
2014年10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聖路易聯儲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上星期一番關於再推量寬的言論,震撼了環球金融市場,股市忽然重拾信心,美債債息止跌回升,美匯由強轉弱,利好一眾外幣重奪陣地。


布拉德主張暫緩結束退市,指假如未來兩個月經濟數據轉差,12月份議息不妨考慮正式啟動新一輪量寬(QE4)。他振振有辭,一時間投資者真的被他的巧語迷惑了。


放風者無實質影響力

布拉德之言到底有多可信?首先,他目前並非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具備議息投票資格的委員(根據地區聯儲銀行總裁的輪任機制,估計最快也要2016年才有投票資格)。既然最新一份議息會議紀錄顯示,會中大部分委員已基本上達成共識,10月議息會議正式落實完成退市(QE3結束)。難道單靠布拉德一面之辭,就可以推翻委員會眾人的共識?


撇除人事因素,聯儲局倘繼續推行量寬,時間上亦不合適,策略上更犯上強弩之末的大忌。


令四大貨幣貶值 全球經濟蕭條

聯儲局如今在時間上再推新一輪量寬並不合適,只因為大西洋彼岸的歐元區、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均致力落實弱貨幣政策,圖挽救自身經濟;近日據聞連英倫銀行亦有官員開始放風,強調不能過早加息,似乎預示到英鎊匯價獨強,將為英國出口業帶來災難。既然3隻主要貨幣都要「示弱」,倘美國一意孤行,再推量寬,隨時會引發四大貨幣的貶值之爭,結果誰也沒有好處,唯獨金價狂飈,結局只有全球經濟大蕭條。因此,有理由相信,美英歐日的財金與行長級官員,斷不會容許四大貨幣鬥貶值的局面發生。


另外,聯儲局再推新一輪量寬,策略上將犯上強弩之末的大忌。事實證明,過去3次量寬,一直只有資產價格上升,實體經濟毫無得益,經濟復蘇之路仍然漫長。加上美國金融業經營環境愈來愈艱難,有大型金融機構反而盼望儲局能夠盡早恢復加息,好讓金融機構至少仍然能夠靠賺息保住盈利。


3次量寬 實體經濟無得益

再者,經過聯儲局3輪量寬後,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狀况已逐漸復元,對發債融資的依賴逐步減輕,自然有條件應付加息後債息開支增加的壓力。對此,儲局恢復加息,國會內尤其是共和黨勢力,反而會大加讚賞,認為有助重建美元的國際信心與地位。倘11月初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重奪兩院控制權,相信聯儲局繼續推量寬的難度就更高。


只要美元逐步恢復強勢,佔經濟貢獻七成的個人及家庭消費開支,將有望重新帶領美國經濟走向內需型復蘇。假如筆者推斷正確,今次將輪到歐元與日圓成為套息交易的種籽貨幣,間接支撐美匯強勢持續。屆時不單歐日兩地股市受惠,連帶美股,甚至美債亦將一同受惠。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