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這場佔領運動,由於沒有公認權威的領導組織,參與者訴求不盡一致,增加了運動的複雜性和解決難度。港人爭取民主,一直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擺動,近期大批市民在街頭狂飈,政治熱度爆燈,不過即使如此,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一項調查結果(下稱中大調查),發現受訪者對佔領運動和政改方案的取態,仍然是理想與現實的摸索。佔領運動走向關乎香港安危,中大調查的發現,值得運動組織者、持份者與參與者參考,再定行止。
中大調查發現
市民有條件「袋住先」
中大調查在本月8至15日進行,佔領運動歷經警方施放催淚彈,旺角、龍和道先後發生過大規模警民衝突,警方清除了金鐘道的路障、縮窄了銅鑼灣的被佔領範圍等事態。受訪者經過運動的狂飈與稍為沉澱之後,答問的理性程度更高,更值得重視。
調查訪問了802名15歲以上市民。對於佔領運動,受訪者之中37.8%表示支持,35.5%表示不支持;9月首次調查時,支持佔領運動為31.1%,不支持為46.3%。結果顯示支持或不支持佔領運動的比率都顯著變動,其中不支持跌幅近11個百分點,顯示佔領運動開始之後,市民看到種種情况,更多地加入支持行列,支持者比率超越了反對者。不過,即使如此,不支持佔領運動的受訪者仍然有35.5%,在佔領運動盡享道德光環之下,這個不支持比率也不容忽視。
另外兩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別饒意義。
首先,政府按全國人大常委會框架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即是與中央不同政見的人不能夠成為特首候選人,立法會應該怎樣處理?48.5%受訪者認為應該否決方案,認為應該通過方案的有36.1%。不過,與9月的調查比較,當時53.7%認為應該否決方案,29.3%認為應該通過方案;比率變動都顯著,其中認為通過方案的多了近7個百分點,而且是在有更多人支持佔領運動的轉變,箇中意義值得重視。
其次,若政府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對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投票方式作出修改,則48.5%認為應該否決方案的受訪者之中,有40.2%接受修訂方案,不接受的只有12.5%,42.2%表示「一般」。
中大調查合併這兩項問題的結果分析,若政府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對提委會的組成和投票方式作出修改,減低政治篩選的可能,受訪者認為應該通過方案的比率就提升至55.6%。
主導佔領運動的學聯、學民思潮和佔中三子,以公民提名為訴求主軸。不過,中大調查發現在更多人支持佔領運動的情况下,認為立法會應該否決有高度政治篩選方案的受訪者不升反跌,認為應該通過的不跌反升。這個情况,說明更多市民支持佔領運動,並非基於政治理念,或許與催淚彈、疑似黑社會人物在旺角鬧事有關,是市民捍衛公義的表現。
受訪者對提委會組成與投票方式作出修改,接受程度甚高,這一點很有意思。受訪者的認知,相信認為「提委會組成與投票方式作出修改」,就是指提委會組成和投票方式民主化,按中大調查結果,減低政治篩選可能性的特首普選方案,超過五成半受訪者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受訪者這個取態,反映港人一貫的務實精神,既可以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參加群衆運動,同樣知道現實局限所在,當知道局限無法突破時,就會回歸現實,爭取在局限中盡量擴闊空間。這個情况,可以解讀為有條件的「袋住先」。
8.31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政改框架之後,政府一直推動各方參與第二輪諮詢,認為透過本地立法,仍有拓闊民主的空間。中大調查的結果,說明市民的心思與政府取態契合。
探討提委會民主化
須真誠體待免惹反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與學聯對話時,提出在第二輪政改諮詢從3方面探討充實提名委員會提名時的「民主程序」,包括:寬鬆容納不同政見、不同背景人士「入場」參選;在提名階段,令民意在提委會提名時成為重要因素;提高提委會的透明度,包括提名時有何考慮等。這3點思路是新提法,完全有可能減低政治篩選的可能,而且這是本地立法處理,本港自主程度較高,因此,各方不應輕言放棄推進民主進程的這一步。不過,政府這3點新思路,切勿當作緩兵之計,應該真誠地與市民探討,否則,若市民再次醒覺,或會引發更大反彈。
學聯與政府對話前夕,本報在3個佔領區所作的問卷調查,訪問了285名留守者,他們熱心投入佔領,理應是理想一族,而調查發現有43.9%留守者認為「政府承諾提委會組成與運作民主化」,就可以終止佔領行動,較「特區政府重啟政改諮詢」的45.6%,只差不到兩個百分點。可見,留守者並非盲目追求理想,他們的務實取態值得珍視。
學聯與政府對話時,其中一項訴求仍然是公民提名,從留守者與中大調查的結果看來,學聯的主張是否與民意存在落差,值得他們反思。近期,不少人對香港亂局,無力感濃烈,因為各方強硬堅持,不惜對撼,看不到出路,但是,中大調查與本報對留守者的調查,顯示香港市民仍然理性務實,有這樣的市民,使人對佔領運動平和解決,仍然可以保持一線希望。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中大調查發現
市民有條件「袋住先」
中大調查在本月8至15日進行,佔領運動歷經警方施放催淚彈,旺角、龍和道先後發生過大規模警民衝突,警方清除了金鐘道的路障、縮窄了銅鑼灣的被佔領範圍等事態。受訪者經過運動的狂飈與稍為沉澱之後,答問的理性程度更高,更值得重視。
調查訪問了802名15歲以上市民。對於佔領運動,受訪者之中37.8%表示支持,35.5%表示不支持;9月首次調查時,支持佔領運動為31.1%,不支持為46.3%。結果顯示支持或不支持佔領運動的比率都顯著變動,其中不支持跌幅近11個百分點,顯示佔領運動開始之後,市民看到種種情况,更多地加入支持行列,支持者比率超越了反對者。不過,即使如此,不支持佔領運動的受訪者仍然有35.5%,在佔領運動盡享道德光環之下,這個不支持比率也不容忽視。
另外兩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別饒意義。
首先,政府按全國人大常委會框架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即是與中央不同政見的人不能夠成為特首候選人,立法會應該怎樣處理?48.5%受訪者認為應該否決方案,認為應該通過方案的有36.1%。不過,與9月的調查比較,當時53.7%認為應該否決方案,29.3%認為應該通過方案;比率變動都顯著,其中認為通過方案的多了近7個百分點,而且是在有更多人支持佔領運動的轉變,箇中意義值得重視。
其次,若政府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對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投票方式作出修改,則48.5%認為應該否決方案的受訪者之中,有40.2%接受修訂方案,不接受的只有12.5%,42.2%表示「一般」。
中大調查合併這兩項問題的結果分析,若政府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對提委會的組成和投票方式作出修改,減低政治篩選的可能,受訪者認為應該通過方案的比率就提升至55.6%。
主導佔領運動的學聯、學民思潮和佔中三子,以公民提名為訴求主軸。不過,中大調查發現在更多人支持佔領運動的情况下,認為立法會應該否決有高度政治篩選方案的受訪者不升反跌,認為應該通過的不跌反升。這個情况,說明更多市民支持佔領運動,並非基於政治理念,或許與催淚彈、疑似黑社會人物在旺角鬧事有關,是市民捍衛公義的表現。
受訪者對提委會組成與投票方式作出修改,接受程度甚高,這一點很有意思。受訪者的認知,相信認為「提委會組成與投票方式作出修改」,就是指提委會組成和投票方式民主化,按中大調查結果,減低政治篩選可能性的特首普選方案,超過五成半受訪者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受訪者這個取態,反映港人一貫的務實精神,既可以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參加群衆運動,同樣知道現實局限所在,當知道局限無法突破時,就會回歸現實,爭取在局限中盡量擴闊空間。這個情况,可以解讀為有條件的「袋住先」。
8.31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政改框架之後,政府一直推動各方參與第二輪諮詢,認為透過本地立法,仍有拓闊民主的空間。中大調查的結果,說明市民的心思與政府取態契合。
探討提委會民主化
須真誠體待免惹反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與學聯對話時,提出在第二輪政改諮詢從3方面探討充實提名委員會提名時的「民主程序」,包括:寬鬆容納不同政見、不同背景人士「入場」參選;在提名階段,令民意在提委會提名時成為重要因素;提高提委會的透明度,包括提名時有何考慮等。這3點思路是新提法,完全有可能減低政治篩選的可能,而且這是本地立法處理,本港自主程度較高,因此,各方不應輕言放棄推進民主進程的這一步。不過,政府這3點新思路,切勿當作緩兵之計,應該真誠地與市民探討,否則,若市民再次醒覺,或會引發更大反彈。
學聯與政府對話前夕,本報在3個佔領區所作的問卷調查,訪問了285名留守者,他們熱心投入佔領,理應是理想一族,而調查發現有43.9%留守者認為「政府承諾提委會組成與運作民主化」,就可以終止佔領行動,較「特區政府重啟政改諮詢」的45.6%,只差不到兩個百分點。可見,留守者並非盲目追求理想,他們的務實取態值得珍視。
學聯與政府對話時,其中一項訴求仍然是公民提名,從留守者與中大調查的結果看來,學聯的主張是否與民意存在落差,值得他們反思。近期,不少人對香港亂局,無力感濃烈,因為各方強硬堅持,不惜對撼,看不到出路,但是,中大調查與本報對留守者的調查,顯示香港市民仍然理性務實,有這樣的市民,使人對佔領運動平和解決,仍然可以保持一線希望。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