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敏﹕歧視條例檢討:認清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22日 06:35
2014年10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就歧視條例檢討諮詢公眾;歧視條例對保障弱勢社群權利來說非常重要,本會希望公眾能細閱平機會諮詢文件後,踴躍向平機會發表意見。


不少香港人正為爭取民主政制努力;在民主社會,正因每位市民都有影響政策的權力,每位市民都應堅守平等的精神。聯合國世界婦女親善大使愛瑪屈臣(Emma Watson)在最近演講中說,性別平等不只是女性議題,男性亦應關心。種族平等亦一樣,它不止是少數族裔議題,亦是所有市民大眾都應關心的。只有當大眾都關心少數人權利時,我們才能基於公義而非大多數人的個人利益去決定社會的方向,社會才不會像作家George Orwell名句所說那樣,一部分人比其他人平等。平等是民主法治社會的基石,因此,完善的歧視條例對民主社會來說非常重要。


「二等公民」

最近網上流傳很多關於歧視條例檢討的謠言,指修例會使香港人淪為二等公民,當中不少資料並不準確。一夜之間有很多市民因而關心歧視條例,但其實不少弱勢社群每天正實實在在受着二等公民般的對待。


例如《種族歧視條例》是香港4條歧視條例中(另外3條是關於性別歧視殘疾歧視和家庭崗位歧視),唯一一條沒有明文規定政府不可以在行使權力或執行職能時作出歧視。政府權力和職能往往沒有替代品,少數族裔只能無奈接受政府視自己為二等公民。目前《種族歧視條例》並不適用於國籍、公民身分、香港居民身分或其他相關身分的歧視。少數族裔除了種族歧視外,亦面對這幾類歧視。例如,多年來不斷有銀行拒絕為持某些護照的少數族裔(包括是香港永久居民的少數族裔)開設銀行戶口。大多數香港人不會想過在自己視為家的地方,連開個銀行戶口也會有困難。另外,現時僱員再培訓局和某些學院部分職業訓練課程只有以中文而沒有英文教授,專上學院很多名義上以英語教授的課程,實際上亦是以中文教授。在政府欠缺使非華語學生能學好中文的「中文為第二語言」課程下,少數族裔大多難於報讀這些課程,但《種族歧視條例》全面豁免了職業訓練學院及學校,使它們完全不用為少數族裔作任何程度的教學語言上的調整。少數族裔難免覺得香港只是華人的「主場」,自己只是二等公民。


因此,本會支持平機會有關以上漏洞的修訂建議。有關香港居民身分歧視,《基本法》已訂明只有永久性居民才享有投票權和選舉權,歧視條例不會凌駕《基本法》。另外,平機會的諮詢文件第2.85段提到可以有關於福利的豁免,本會亦認為可以考慮加入有關社會福利和政府職能(如住房、教育和社會保障)的豁免條款,但每個豁免條款必須合法、合理及合乎比例(legitimate, reasonable and proportional)。另外,本會一直倡議少數族裔應有平等學習中文和英文這兩個官方語言的機會,廢除有關教學語言的全面豁免後,少數族裔學習中、英文和升學的平等機會不應受影響。在實際運作層面上,平機會應回應一些市民的憂慮,例如中文和英文、粵語和普通話,以及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的選擇。


平機會應加強公眾教育

完善的歧視條例固然重要,但大眾清楚理解歧視這概念對促進平等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平機會在展開是次公眾諮詢前,應做好這方面的公眾教育。


將心比己,透過參與鞏固我們的價值

不少市民看過網上那些不準確的謠言後,有過一剎那覺得自己快將成為二等公民的憤慨。我們希望各位市民假如細閱過平機會的諮詢文件後,發現諮詢文件並不是那麼極端的話,能將心比己,明白當二等公民的難受,向平機會提交一份符合公義、能保障少數人權利的意見書。


公民參與,其實就是如何和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並決定社會如何發展。本會希望透過是次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公眾能深入了解各弱勢社群的處境,從而認清和鞏固公義、平等、同理心等這些我們固有的價值,使香港發展成為健康、美好的民主社會。


作者是香港融樂會倡議主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