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盧文端﹕妥善處理佔中 須區別對待3種人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22日 06:35
2014年10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參與「佔中」者,有3種人:一是學生及普通市民;二是泛民政黨及議員;三是組織者和謀劃黑手。3種人各有不同訴求,要妥善解決佔中問題,就須將這3種人區別開來,採取不同的措施化解矛盾。頭髮鬍子一把抓,不利於解決問題。


不能責怪學生 須從制度檢討

今次佔中,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參加。據了解,即使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直接參與佔中的學生,其中也有不少對於「佔中」採取同情以至支持的態度。學生成為佔中的主力,這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到底問題出在哪裏?


必須看到,學生是純真善良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香港的資本主義教育制度下,接受西方價值觀的教育,信奉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他們以西方的標準來要求香港的普選制度,這是不奇怪的。現在,人大決定的普選框架與他們的目標有落差,於是發生了摩擦、矛盾甚至衝突,加上青年學生本來就有反叛、反建制、不滿現實、敢於鬥爭的天性,於是站在了佔中最前線。在此,我們不能責怪學生,甚至應該理解,他們也是希望香港能夠按照他們的理想目標發展,明天更好。


我們需要問的是,既然香港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的教育能不能在保持資本主義特點的同時,增加「一國」方面的內容,讓我們的下一代既有資本主義的價值理念,又能夠理解「一國」的原則要求,在我們的青少年腦子裏減少「兩制」與「一國」矛盾衝突。回歸已經超過17年,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時間,但我們的教育體系卻未能適應「一國兩制」的需要,的確令人感到可惜。


還需看到的是,一些市民參與佔中,與香港社會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難以解決直接有關。最為明顯的是,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嚴重,地產獨大,市民難以安居,青年人「上樓」更難。確實有些人借參與佔中表達不滿。


泛民分兩派

溫和派否認搞「顏色革命」

泛民政黨及議員無疑在佔中中擔當重要角色。不過,泛民參與者分為兩種:一種是溫和派;一種是激進派。中央將佔中定性為「顏色革命」。筆者聽到泛民中的一些溫和人士滿口「叫屈」。他們再三說自己不是搞「顏色革命」、更不是搞「港獨」。他們一再強調只是希望落實「真正」的特首普選,讓香港人能夠選一個自己滿意的特首,解決香港深層次的經濟民生問題。也正因為如此,一些泛民溫和人士在佔中大規模爆發之後,就很快站出來呼籲佔領人士撤離;當西方將佔中描述為「雨傘革命」的時候,他們也及時公開站出來否認,強調佔中為「雨傘行動」,不是「雨傘革命」。他們一再表示,希望中央能夠清楚了解這一點,不要將泛民溫和派定性為「港版雨傘革命」的搞手,他們並不想推翻「一國兩制」。


佔中幕後黑手

確實在搞「雨傘革命」

儘管參與佔中的學生和泛民溫和派都不認為自己是在搞「雨傘革命」,但必須指出的是,佔中的幕後黑手確實在搞「雨傘革命」,泛民中的激進派也是在配合幕後黑手搞「顏色革命」,搞「港獨」。決定佔中是否「顏色革命」,關鍵不在於一些參與的學生、一般市民以至泛民溫和派,而在於這場行動的主導者和幕後操縱者。與所有的「顏色革命」一樣,佔中是有部署、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違法行動,目的就是通過「倒梁」、否定人大決定,讓外國勢力的代理人藉「公民提名」、「入閘」奪取香港的管治權,扶植親美政權,架空中國對香港的主權。佔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被西方媒體稱為「雨傘革命」,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佔中的幕後黑手一開始對「雨傘革命」興高采烈,後來是發現民意發生逆轉,發現愈來愈不利,香港民意怕革命,於是想把「雨傘革命」的帽子摘掉。


參與佔中的人,確實有不同類型、不同訴求。清楚了解這些不同訴求,有利於採取切實可行的對策化解矛盾,防止佔中重演。對於佔中的幕後黑手,當然必須揭露打擊。對於青年學生,需要愛護和保護,多作溝通,尋求理解。即使對於泛民,正如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所說,也不能「一竿子打沉一船人」,要將溫和派與激進派區別開來,不要把溫和派推向對立面,而應盡可能爭取溫和派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基礎上討論政改,既化解佔中難題,又爭取落實港人所期待的「一人一票選特首」。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