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星期天大清早參加了一個有關芬蘭教育的成功之道講座,講座中,有幾組數字令我印象深刻,不是他們的PISA成績如何,或是人均收入有多少,而是每年教師的入職人數,以去年為例,有12,493人申請,當中只有886人獲取錄,平均取錄率只有7%,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而且申請人必須持有碩士資格。講者Niko Lindholm曾於芬蘭教育部門工作,他說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等同律師、醫生,全國皆非常重視師資培訓,這個亦能解釋到為何芬蘭教育能傲視全球。
想知多些芬蘭教育如何不靠考試,不靠操練都能培育出自學能力高的優秀學生,首次推出的「海外教育」——芬蘭篇,記者從多角度去解構這個教育王國,當中的內容,值得香港的教育界、家長們反思。
芬蘭教育強調個人自主,整個教育系統都以鼓勵學生思考探索為主,這讓我想起,雖然我們的教育界早已明白這個好處,但香港的家長們多少仍執迷於操練的神話,好像以學數學為例,他們視學習數學為「操數」,「數」真的可以操揀嗎?浸會大學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洪進華不諱言「死做」只會摧毁小朋友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真精神。今期封面的「學數有法不死操」,專家們教你如何讓孩子愉快地學數。
要孩子愉快學習,其實大人們不外乎要信任孩子,相信他們天生愛學習,而今期「學校巡禮」的主角﹕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整間學校上上下下都相信﹕「In this school, 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而劉筱玲校長更相信小朋友天生愛學習,如何能夠保住這種愛學習天分,就要靠學校教師去引領。
另,由於稿件調動關係,今期「升學攻略」及「Q家真趣誌」暫停一期。
文﹕陳詠詩
想知多些芬蘭教育如何不靠考試,不靠操練都能培育出自學能力高的優秀學生,首次推出的「海外教育」——芬蘭篇,記者從多角度去解構這個教育王國,當中的內容,值得香港的教育界、家長們反思。
芬蘭教育強調個人自主,整個教育系統都以鼓勵學生思考探索為主,這讓我想起,雖然我們的教育界早已明白這個好處,但香港的家長們多少仍執迷於操練的神話,好像以學數學為例,他們視學習數學為「操數」,「數」真的可以操揀嗎?浸會大學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洪進華不諱言「死做」只會摧毁小朋友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真精神。今期封面的「學數有法不死操」,專家們教你如何讓孩子愉快地學數。
要孩子愉快學習,其實大人們不外乎要信任孩子,相信他們天生愛學習,而今期「學校巡禮」的主角﹕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整間學校上上下下都相信﹕「In this school, 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而劉筱玲校長更相信小朋友天生愛學習,如何能夠保住這種愛學習天分,就要靠學校教師去引領。
另,由於稿件調動關係,今期「升學攻略」及「Q家真趣誌」暫停一期。
文﹕陳詠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