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色生活﹕廿四節氣 不時不種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9日 21:35
2014年10月19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為何超市有的蔬果,你們沒有?」有人曾經這樣問一位本地農夫。


超市內各式蔬果任君選擇,有些一年四季也有售;而在有機農墟,蔬果款式比較少,並非農夫懶得種,而是一直以來,農夫是根據當地的氣候種植。


外國有農民通勝Old Farmer's Almanac,教農民什麼時候種什麼,中國不單止有農民曆,還有廿四節氣(solar term)。


驚蟄、清明、小滿和芒種,都是反映季節和農作物的生長現象……農民根據廿四節氣定下每年耕作時間表。


節氣也引伸到食物與養生的關係,說到底,記着「不時不種,不時不吃」這八字真言,否則,植物長不大,或需投放許多資源培植,冬天吃夏天才該吃的水果,也容易生病。


■氣

溫度 雨量 農事

古代沒有天氣預測,農民卻懂因應節氣中的特徵,順應天時地利,種植適當的農作物,取得良好收成,而一些民間諺語或農事歌,也反映了農耕情况,如「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蔔和白菜,秸桿還田秋施肥。」 廿四節氣是農民經驗累積所得,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綜合了天氣、氣象資訊,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時段。廿四節氣的形成與太陽有着密切的關係,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以及引起的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分為二十四節,每節約隔十五天。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節氣的名字,反映了溫度升降、降雨量、農事活動等。


因應香港氣候未必全準

廿四節氣源於黃河流域一帶,與香港氣候不同,對香港有否參考價值?

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甄欲瑜,研究氣候學,她常聽到老人家說廿四節氣,為了解當中的準確度,她以香港一九四七至二○一三年逾六十年來的天氣數據作研究。甄教授說:「節氣的轉變,南方影響比北方小,以香港天氣數據分析,廿四節氣提到的內容部分與香港的關係不大,但仍有參考價值。例如大暑的諺語「大暑熱不透,大水颱風到」(大暑不太熱,就會有大颱風),但香港情况不一定,因香港近南方,天氣愈熱,水溫愈高,應該愈易有颱風。但有一些說得沒錯,如春天諺語「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以香港平均情况而言,如立春有雨,直至清明前也會多日子有雨。」


■耕作

農民睇節氣作活

在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農民將廿四節氣看成氣候轉變的指標,即使到今時今日資訊發達的年代,一些農民也會依廿四節氣,安排每年的耕作時間表。適時種植,是耕作的基本課,農作物生長理想與否,與氣候息息相關,準確程度不到你不相信。


出身於務農家庭、粉嶺老農田園主葉子盛,上一代也是依節氣種植, 現在他也會教農友跟節氣播種。他說:「有些農友定下中秋要種什麼,其實中秋是以陰曆計算,所以未必準確。節氣和新曆一樣,計算太陽位置,與季節性的關係較近,所以應該跟節氣,例如立秋後種什麼,秋分後種什麼,這樣就不會錯。立秋或處暑後會種第一造的秋天菜,以秋分做界線(約九月二十三日),秋分後,基本上所有冬季作物也可下種。 」


年花,一定要跟節氣

有一類作物,一定要跟節氣,時間要準,那就是年花。「種劍蘭,老師傅教我用冬至計,視乎過年是在立春前還是後,決定下種時間,兩種情况均在十月尾下種,雖然只有幾日之差,但開花時間會相差十多天,所以種劍蘭很容易觸礁。 」


不同菜心,播種有時

菜心也是要準時播種的典型例子,葉子盛說,市場賣的菜心類別以日數而定,由四十日至九十日不等,四十日的稱為早水菜心、六十日是中水菜心,八十日是遲水菜心。


「早水的植株較小,遲水的比較肥大。早水菜心耐熱,在熱天時下種,中水菜心在秋天種,遲水菜心,不耐熱,一般在十一月初落種。假如十二月種早水菜心,它遇冷會開花,所以在幼苗階段已經開花,菜心長不大。相反,將八十日的遲水菜心安排在熱天種,遇熱也會開花,同樣在幼苗階段已開花,種菜心時間一定要準確。以前肥大的遲水菜心只在聖誕後才出現,如果八九月在街市見到肥大菜心,那一定是來自寧夏,因為寧夏已經天氣凍。西蘭花,椰菜都有分早水、中水和遲水, 這不是中國人獨有,外國人以early和late去分別。」


■飲食

按陰陽吃不同

以前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現代人不依四季,也不依太陽的運行作息,更不要說會適時進補。按自然界的變化,配合時節吃不同的食物,在中醫角度,有一定重要性。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廿四節氣關乎陽氣的升降浮沉。春天和夏天的陽氣是升和浮,秋天和冬天是沉和降。順應不同時間陽氣的升降浮沉,視乎個人體質和生活習慣,選擇適合的食物,以保持身體陽氣平衡,若陽氣失衡,人便容易生病。例如夏天,喝冬瓜水可以避免陽氣過分升和浮,相反,秋天時食辣令陽氣適量的升和浮。


生冷吃食 陰陽失調

現代人的生活作息與上一代不同,體內的氣血陰陽出現變化,體質不一樣,這正正解釋了為何上一輩喝涼茶有益,現代人卻愈喝愈差。睡眠有助補充陰氣收納陽氣,睡眠足夠,陰氣陽氣充足,體質較強健。現代人睡眠不足,陰氣不足,虛陽上升,所以更需要進食一些收納陽氣和滋陰食物,保持陽氣平衡。」


昔日吃本土長出來食物,現在有空運到港的食物選擇,有雪櫃保存食物,吃的食物已不順應時節,陳俊傑稱:「例如西瓜應是夏天吃,但香港現在一年四季也有西瓜出售。一個人身體好,夏天吃西瓜可清熱解暑、生津止喝,冬天時,陽氣不夠,吃西瓜容易肚痾、手腳冰冷和感冒。」


文/ 李佩雯

圖/ 資料圖片

編輯/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