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為何選民會支持實際上損害他們利益的政客?事實明明昭然若揭,為何仍有人視而不見、無動於中?相信這是很多人心中疑問。指摘他們無知無補於事,或者要探討人類大腦運作才可以解開這謎團。
共和黨語言潛移默化 影響思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萊考夫(George Lakoff)專門研究語言及人類認知,其經典作Metaphors We Live By指出隱喻不僅僅是修辭,而是人類的生存模式,因為人類很多基本認知也是通過隱喻進行。除學術研究外,他亦積極論政,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探討美國政治論述:若人類認知是通過一系列隱喻和框架進行,這如何影響政治論述?
萊考夫是民主黨支持者,對美國自由派來說,小布殊無論攻伊還是減富人稅,一般大眾明明受害,為何仍會支持?萊考夫認為,箇中因由是因保守派深明人類認知運作原理,了解人類下判斷往往非理性思考的結果,懂得如何使用語言潛移默化;但民主黨卻不明所以,以為只要陳列事實便可以理服人,忽視建構框架(framing),結果長期將話語權拱手相讓。
他在The Political Mind嘗試利用大腦認知研究的最新發現,探討美國兩黨的政治論述。近20年的大腦研究早已發現大腦活動很多時是無意識的,而語言正是思維模式的體現。根據萊考夫,每個字詞都要放在某些框架下理解,每使用一個字詞時,即觸發某個或某組特定框架,字詞的反複使用便進一步鞏固這些框架,亦即是說鞏固大腦神經的活動。
萊考夫在書中提到tax relief(稅務寬免)這個例子。Relief本來不會這樣用,但小布殊把減稅(tax cut)改稱tax relief,意思便是「從稅務中解脫」。這個詞是跟保守派「稅是負擔」這些論述框架一脈相承,隨之而來的推論便是「納稅人是受害者」、「減稅是救萬民於水火」。當這個詞不斷重複,每次觸發這脈絡,聽者雖然不主動思考其背後的預設,但已潛意識接受這套想法。
「稅務寬免」 減富人稅變救民
但放在自由派脈絡,tax relief這字眼是荒謬的。自由派相信政府的職責在於為公民提供保護及賦權,沒有稅收政府便不能履行職責,因此稅並不如保守派相信般邪惡,非要「解脫」不可。但為何自由派無法傳遞這套想法?萊考夫認為,保守派自列根以來便努力經營他們的世界觀,令保守派輕易使用各種口號來傳遞政治訊息,反觀自由派卻沒有將其世界觀隱含的價值清晰表述出來,更甚者在論述中也使用保守派的語言,結果只是正中保守派下懷,令保守派的論述框架進一步鞏固。
奧巴馬善表述 改自由派語言劣勢
The Political Mind成書於2008年,萊考夫在前言對奧巴馬吹捧有加,認為他正正深明人類認知的特色,清晰表述了自由派的價值(即社會責任及同情心),扭轉自由派在話語權的劣勢。奧巴馬今天的表現或令支持者失望,但自由派在過去6年的確逐步扭轉話語權劣勢,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更令「1比99」的貧富縣殊意象深入民心。三寸不爛之舌當然不會即時帶來變革,但美國保守派和自由派之爭,正說明語言的重要。
林康琪
共和黨語言潛移默化 影響思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萊考夫(George Lakoff)專門研究語言及人類認知,其經典作Metaphors We Live By指出隱喻不僅僅是修辭,而是人類的生存模式,因為人類很多基本認知也是通過隱喻進行。除學術研究外,他亦積極論政,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探討美國政治論述:若人類認知是通過一系列隱喻和框架進行,這如何影響政治論述?
萊考夫是民主黨支持者,對美國自由派來說,小布殊無論攻伊還是減富人稅,一般大眾明明受害,為何仍會支持?萊考夫認為,箇中因由是因保守派深明人類認知運作原理,了解人類下判斷往往非理性思考的結果,懂得如何使用語言潛移默化;但民主黨卻不明所以,以為只要陳列事實便可以理服人,忽視建構框架(framing),結果長期將話語權拱手相讓。
他在The Political Mind嘗試利用大腦認知研究的最新發現,探討美國兩黨的政治論述。近20年的大腦研究早已發現大腦活動很多時是無意識的,而語言正是思維模式的體現。根據萊考夫,每個字詞都要放在某些框架下理解,每使用一個字詞時,即觸發某個或某組特定框架,字詞的反複使用便進一步鞏固這些框架,亦即是說鞏固大腦神經的活動。
萊考夫在書中提到tax relief(稅務寬免)這個例子。Relief本來不會這樣用,但小布殊把減稅(tax cut)改稱tax relief,意思便是「從稅務中解脫」。這個詞是跟保守派「稅是負擔」這些論述框架一脈相承,隨之而來的推論便是「納稅人是受害者」、「減稅是救萬民於水火」。當這個詞不斷重複,每次觸發這脈絡,聽者雖然不主動思考其背後的預設,但已潛意識接受這套想法。
「稅務寬免」 減富人稅變救民
但放在自由派脈絡,tax relief這字眼是荒謬的。自由派相信政府的職責在於為公民提供保護及賦權,沒有稅收政府便不能履行職責,因此稅並不如保守派相信般邪惡,非要「解脫」不可。但為何自由派無法傳遞這套想法?萊考夫認為,保守派自列根以來便努力經營他們的世界觀,令保守派輕易使用各種口號來傳遞政治訊息,反觀自由派卻沒有將其世界觀隱含的價值清晰表述出來,更甚者在論述中也使用保守派的語言,結果只是正中保守派下懷,令保守派的論述框架進一步鞏固。
奧巴馬善表述 改自由派語言劣勢
The Political Mind成書於2008年,萊考夫在前言對奧巴馬吹捧有加,認為他正正深明人類認知的特色,清晰表述了自由派的價值(即社會責任及同情心),扭轉自由派在話語權的劣勢。奧巴馬今天的表現或令支持者失望,但自由派在過去6年的確逐步扭轉話語權劣勢,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更令「1比99」的貧富縣殊意象深入民心。三寸不爛之舌當然不會即時帶來變革,但美國保守派和自由派之爭,正說明語言的重要。
林康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