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伊波拉擴散危害經濟 港須警惕勿疏於防範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9日 06:35
2014年10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在西非肆虐半年的伊波拉疫症,有在歐美擴散的危機。除了西班牙有女護士中招,美國上周亦確診第二宗本地感染個案,嚴重暴露當地防疫工作的兒戲和漏洞重重,不少專家都關注疫症會否進一步蔓延到亞洲和中國。投資者亦擔心伊波拉疫潮惡化,將令益趨疲弱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導致環球股市近期持續波動。在本港,佔領示威浪潮成為全城焦點之際,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必須慎防在防疫工作上疏忽大意,使疫症有機會乘虛而入。


根據世衛數字,今年初爆發以來,這一波伊波拉疫潮,已造成逾4000人死亡。隨着個別病例開始在美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出現,聯合國官員上周警告,今次伊波拉疫情可能成為全球危機。


美爆本地感染個案

揭防疫兒戲醫護乏意識

在西非爆發疫潮之初,美國疾控中心(CDC)和不少美國醫療專家表示,在擁有先進公共醫療衛生系統的發達國家,要防控伊波拉一點也不難,然而美國接連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卻戳破這個神話,突顯醫護防疫意識不足,以及防疫措施的兒戲。


在得州達拉斯衛生長老會醫院,接連有醫護因參與治療伊波拉病人鄧肯受感染後,有護士發表匿名信痛斥院方失當,例如在鄧肯確診後未有即時隔離,仍被暫時安置在另有最少7名病人的房間數小時。此外,醫護無接受任何抗疫訓練,不知疾控中心發出的防疫指引內容,在鄧肯確診後才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可是負責治療的護士所穿防護袍並不防水、頭頸皮膚外露,部分護士更同時被指派治理其他病人,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有防疫專家指出,美國CDC最初發出的防疫指引太寬鬆,只能應付一般的傳染病。雖然CDC上周緊急修訂抗疫指引,包括要求穿上覆蓋頭頸的全身防護服、脫下保護裝備及消毒的過程須有人從旁監督等,但仍較擁有多年對抗伊波拉疫情經驗的無國界醫生指引寬鬆。此外,美國傳媒揭露,最新確診感染的女護士涉嫌違反CDC的指引,在照顧伊波拉病人後,於觀察期內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離譜的是,她在搭乘內陸機前已輕微發燒,但在通報CDC後仍獲准放行,反映防疫當局一錯再錯,未有依足指引辦事。


美國CDC高官承認,當地可能會出現更多醫護感染伊波拉的情况,總統奧巴馬亦取消外訪行程,留在華盛頓處理抗疫。波士頓一批研究員,根據西非航空交通運輸模式的推算,法國、英國、加拿大和中國在10月底之前都可能有外來傳入的伊波拉病例。倘若疫症個案在歐美和亞洲進一步出現,勢令當前脆弱的環球經濟雪上加霜。


隨着德國中國經濟放緩、希臘政府計劃提前退出歐盟IMF財援紓困計劃令歐債危機再現,環球經濟又再出現陰霾,現在還加上伊波拉疫潮擴散威脅,有市場人士形容,一場「完美風暴」似乎正在形成。投資者對環球經濟放緩及伊波拉蔓延的恐慌,導致美國道瓊斯指數自9月19日高位一度下跌約7%,俗稱「恐慌指數」的VIX波動指數,上周更一度升見2012年以來最高。


環球經濟陰霾籠罩

伊波拉恐助長完美風暴

一些市場分析師指出,單是公眾對伊波拉的恐懼,已可能對旅遊和零售等多個行業構成打擊。過去數周,美國旅遊業和航空業的股價持續受壓;在傳出染疫護士曾乘搭飛機後,美國航空公司的股價更一度急挫5%至8%。英國《每日電訊報》助理主編沃勒(Jeremy Warner)批評,西方政府在應對伊波拉疫潮上反應太慢,「最壞的情况,是伊波拉疫症在西方國家蔓延,屆時就有可能引發新的環球經濟衰退」。伊波拉不僅是醫療衛生危機,更可引來全球經濟危機,需要全球聯手應對。


雖然亞太地區迄今未有伊波拉病例,但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日前警告,伊波拉是近代「最嚴重和緊急的公共衛生事務」,呼籲東亞及太平洋國家切勿掉以輕心,應加強防疫措施。汲取美國防疫疏忽的教訓,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實在有必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聽取陳馮富珍的忠告,做好防疫措施和口岸檢疫把關工作。與此同時,中國與非洲以至世界各國也必須加緊合作,制止疫潮進一步蔓延。在應付伊波拉危機上,國際社會愈遲行動,付出的人命和經濟代價將更高。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