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啟智﹕利用外國勢力搞亂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8日 06:35
2014年10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由爭取真普選而起的佔領運動歷時3周,內地傳媒已不得不正面回應事件,一般圍繞「學生赤子之心被利用,外國勢力借香港搞亂全中國」的主線。筆者初時認為這種說法完全不值一提,然而隨着近日錯綜複雜的局勢發展,發現如果我們認真思考所謂的「外國勢力」,會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論:確實有人要利用外國勢力搞亂香港,就是借維穩經費發國難財的那班人!


在討論筆者如何得出這個結論之前,我們先說說原版的「外國勢力論」是如何的不合理,再討論筆者想到的「加強版」。


傳媒提出的外國勢力論往往附帶不少「證據」,例如中國新聞網的〈佔中十問〉就詳列4點「例證」,其中一點說到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美國中心如何壟斷大學的通識教材。筆者剛好就在中大通識教育部工作,親身見證同事們如何日以繼夜辯論課程設計,大學教務會議如何嚴格審查教案大綱,沒有誰人可作任何壟斷。此等侮辱大學學術自主和傷害學者報效情懷的指控已不是首次出現,胡亂指控對協助中央政府排除真正的外國勢力也有害無益,然而不少媒體卻不加思索地反覆引述自製輿論。散播此等言論的人如果不是對香港實際情况一無所知,就是別有用心揑造新聞來借題發揮。


誠然,有外國勢力想介入中國政治並非奇事,畢竟中國政府也會意圖影響別國政要。《華盛頓郵報》報道僅在2006年至2011年間,中國政府就資助了226次美國國會議員和助理到中國考察。據報這些考察相當豪華,飛機要坐商務艙,酒店要住五星級。以文化交流為名繞過政治獻金監管的活動相當普遍,是增加對外影響力的慣常手段。


然而提名委員會的篩選制度要針對的卻不是上述這種手段,而是另一種遠遠匪夷所思的陰謀論:香港特首在國際上有特殊地位,如果他本身和某些外國勢力友好,甚至原來就是外國特務,靜待當選之後便會或明或暗地策動破壞中央與特區的關係。這種說法聽起來很可怕,但要具體實行便會顯得十分無厘頭。


首先,如果真有外國勢力要介入中國政治,參選特首這招無疑成本極高而效率極低。畢竟能參選特首而又有機會當選的人,必然在社會已有相當名望。如果此人竟由外國勢力所控,則恐怕在社會上層潛伏已久。外國勢力要派出此人參選,就要冒一個大得不合理的風險:中央政府可能一早就知道此人背後的各種聯繫,可在參選的一刻用各種手法公之於世使得此人身敗名裂,然後聲明就算他當選了也不予委任。如此白白失去一隻重要的棋子,任何有半點頭腦的外國勢力也知道並不化算。反過來說,如果此人參選的時候中央政府尚未知道他受外國勢力所指使,則就算成立提名委員會篩選此一關卡也無補於事,因為那1200名提名委員分辨外國間諜的能力沒可能比中央政府還要高。


很明顯,以「外國勢力論」來為提名委員會的篩選權力背書,只是出於危言聳聽卻不具實質操作意義,那麼為何還會有人樂此不疲大書特書呢?

中港關係代理人添煩添亂

因為可以賺維穩經費。如對香港政治略有理解,都該預先知道人大決定全面「落閘」會為香港帶來極大震盪。承上文所述,本來外國勢力並無派人參選特首的誘因,但是人大「落閘」所產生的民情反彈卻恰恰好為外國傳媒和政客說三道四製造上佳藉口,外國勢力介入變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對此,那些游走中港之間的中港關係代理人無疑要負上責任。他們為了鞏固自身作為代理人的位置而亂套「外國勢力論」,結果卻為香港社會帶來撕裂,為中央政府添煩添亂。


筆者自問沒有什麼大智慧可以即時解決香港當前的政治危機,唯獨必須指出這些依靠增加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互不信任來確保自身地位的政治代理人只要一天不被掃除,無論是中央政府或是香港市民也要繼續付出沉重代價。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