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頭衝突泛民不合作 香港安危陷政治賭注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8日 06:35
2014年10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新年度立法會開議,民主派議員宣稱配合佔領行動,將在立法會採取一系列不合作抗爭,包括除了迫切、沒有爭議的民生議題以外,其他政府申請的撥款都不會通過。泛民議員在立會有27席,若他們透過發問、質詢、拉布方式癱瘓政府施政,難度不大。泛民陣營這樣做,有說是針對特首梁振英,不過,為何市民要為此付出代價?若說策略改變為要爭取有真正選擇的普選,則為何拖垮政府就可以達致民主?這些都是泛民議員有需要向市民解釋清楚的問題。


泛民針對梁振英

聲言癱瘓政府施政

財委會復會,會議進度緩慢,連首項廚餘回收廠撥款議案都未能完成,上屆財委會仍有18項撥款申請未處理,包括公務員加薪撥款。單是這些項目,按拖垮政府策略已經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完成審議,遑論政府理應會提交更多撥款申請。泛民議員或會辯稱他們問政嚴謹、監察政府善用公帑一絲不苟,不過,由於泛民議員早有不合作抗爭的宣示,所以他們的做法並非單純審議撥款,而是滲雜了政治考慮和目的。


有泛民議員表示他們的行動是針對梁振英。立法會議員執撥款大權,政府施政推動政策,無財不行。例如廚餘回收廠和「三堆一爐」,涉及處理都市廢物,重要性和迫切性衆所周知,但是得不到財委會撥款,項目形同擱置,日後因為工程拖延而造價上升,甚或出現垃圾圍城景况,不知道會對梁振英構成什麼影響?但是,納稅人負擔更多建造費用、整體環境衛生惡化,卻是要市民共同承受。泛民議員是要對付梁振英、對付政府,為什麼要市民埋單?這對市民是否公平?這是泛民議員要回答的問題。


佔領行動佔領幾條主要幹道,市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導致民怨沸騰。接近3個星期以來,坊間不少人都說認同爭取民主,也同情和支持學生,但是他們對佔領幹道的做法極其抗拒,認為即使爭取普選多有道理,也不應該犧牲市民的利益、不應該把香港的福祉作賭注。泛民議員在立法會的不合作抗爭,事態性質與佔領幹道一樣,由於市民利益首當其衝,泛民議員的議會抗爭手段,會得到多少市民認同,相信是另一場賭注。


今次佔領行動,輿論大多認為是爭取民主運動的分水嶺。過去30年,許多人抱着對民主回歸的憧憬,認為與特區政府、中央有商有量,可以得圓港人的民主美夢,現實說明這個策略不可行;因此,民主回歸被認為過時、應該退出歷史舞台。是的,30年一代人的努力,以溫和理性為主導,確實在邁向民主之路栽了筋斗。不過,由佔領中環蛻變出來的佔領運動,難道就可以實現港人的民主夢?這個問題,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認知和判斷。答案固然重要,但是市民和香港要付出多大代價,同樣重要。


政制病灶是亂象之源

治療香港須釜底抽薪

今次佔領行動將怎樣落幕,仍屬未定之天。以旺角昨晚的警民對峙、警民衝突,說明示威者已經遠離和平理性非暴力,已見小流血。隨後會否大流血,甚至場面失控至中央介入,已經成為懸念,關心香港的人都寢食難安,因為這樣就可以爭得有真正選擇的普選,並無說服力。折射到立法會,泛民議員聲言響應佔領運動,要在議會進行不合作抗爭;同樣的,若泛民議員視此為爭取民主的手段,他們有責任向市民解釋清楚:為何要市民犧牲利益才可以爭得有真正選擇的普選?由於市民負責埋單,所以市民有權利知道怎樣的犧牲小我才可以完成大我。


目前的政局危機,按中央的宣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政改的框架決定,已經成為鐵案。這個決定,明顯未能全面滿足港人對民主的追求。不過,除非想玉石俱焚,把香港毁於這一役,否則港人還是難以迴避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做抉擇。仍在街頭狂飈的示威者,理想蓋過一切,這是他們的選擇;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人,相信仍佔大多數,期望他們停一停、想一想,只要他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訂定策略,視理想為目標,逐步邁進,對眼前局面可以起到積極正面作用。只要大多數人回歸理性務實,激進暴力的人就較容易處理。


港人被民主、普選煎熬了30多年。回歸17年以來,特區政府歷經3名特首,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盤根錯節,今次佔領運動迴響之大,正是香港管治問題的總爆發。香港的困局,歸根究柢是沒有一個相適應的政治體制,有以致之;按目前格局與政治生態,政制病灶若不根治,港人仍然要受到煎熬,香港很大可能就困死在政制問題上。當年以特殊方針政策解決香港問題,若出現這樣的結果,將會是歷史性的遺憾。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