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油價大跌 環球現通縮危機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6日 06:35
2014年10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油價繼續急挫,6月中旬至今跌幅已逾兩成,昨日紐約期油更逼近每桶80美元水平,油價下跌壓抑物價上升,全球主要經濟體9月的物價指數呈現收窄甚至負增長,昨日中國公布的9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便收窄至1.6%,見近5年新低,工業品價格指數(PPI)更連續31個月負增長,加劇市場對中國以至全球,隨時陷於通縮的憂慮。


除了中國的CPI低於市場預期,之前公布了最新CPI的多個國家也顯示其通脹率正在收窄,英國9月CPI僅有1.2%,是2009年9月以來最低;法國及意大利的最新CPI更加是負增長,至於其他國家則陸續將於未來數周公布(見表)。反映上游通脹的PPI,中國9月份錄得按年下跌1.8%,第31個月負增長;美國則是下跌0.1%,為去年8月以來首度下降,除非美國恢復強勁消費力抵消油價跌幅,否則下周三(22日)公布的美國9月通脹率肯定亦會放緩;換言之,歐美諸國及中國都將面對通縮壓力。


法意9月率先陷通縮

據國家統計局解釋,內地9月CPI進一步放緩,部分原因是去年物價基數較高;PPI跌幅連續擴大,則主要受原油、成品油及鋼材價格跌幅擴大影響。不過,多家券商報告認為,數據反映的是中國也面臨通縮壓力。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通脹減速主要由於需求疲弱,PPI續跌是由於商品價格下跌,因工業需求前景仍然差,兩項數據都指出中國內需疲軟,通縮風險增加。


屈宏斌認為,由於經濟增長低於其潛在增長率,且有太多閒置產能及需求太少,未來幾個月內地經濟增長仍有下行風險,故要更徹底預防通縮風險,以及有需要進一步寬鬆措施。


歐元區潛在通縮風險較大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也認為,PPI繼續負增長,顯示去庫存持續,內需欠動力,未來幾季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將進一步下降,資本開支也將持續疲軟,中國的通縮風險將持續上升,中央有需要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表示,內地的物價走勢符合通縮趨勢,加上歐元區潛在通縮風險大,威脅到環球通縮出現。


不過,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雖然歐美經濟復蘇不穩定,尤其歐元區通縮壓力較嚴重,但中國在推動結構性改革,願意亦有能力犧牲一定經濟增長。


分析﹕內地仍有方法刺激經濟

建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聯席主管蘇國堅也相信,內地現時仍有增加基建投資及再次定向降準的手段去刺激經濟抗通縮,加上歐洲區域進入減息期,美債收益率下跌亦顯示投資者具信心,相信現時全球面對是低通脹環境,未去到通縮。


明報記者 陳子凌、陳偉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