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戲有益 下午不上正規課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4日 06:35
2014年10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俗語說﹕勤有功、戲無益,我不能完全認同,遊戲不一定無益,視乎學生戲什麼。」九龍禮賢學校校長陳劉斯嫦堅定地說。逢周二及周四下午,學生都不用上課,而是參與課外活動(學校稱為聯課活動)。正規學習的時數少了,但劉校長認為學生學得反而更多。


50文藝體育課任選

這間私立小學現時安排了約50項文化藝術、體育課讓學生選擇,包括聲樂班、武術班、話劇班等。學生在每個學期都需要在藝文及體育兩大範疇中各選一項,以達至全人教育。劉校長解釋她為什麼認為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反而學到更多:「無論是學習音樂或者體育項目,都需要不斷反覆練習。他們在過程中會學到堅持、紀律、耐性及專注。這不但是對學生個人質素的提升,亦對他們的正規學習有幫助。」


課後活動 實踐多元學習

九龍禮賢學校自2000年開始,由半日制變成全日制,劉校長明白學生已上了大半天課,午飯後很容易疲累;加上她認為學習應該是多元的,不一定局限在課室。因此她想到把正規課堂集中在午飯前,騰出下午讓學生參與非正規課程。學生現時逢周二及周四參與課外活動,其餘下午則參與拔尖保底課程或者領袖訓練等。學校現時每天上7堂課,每課35分鐘,課時較一般傳統小學為少。劉校長指出:「多了上課時數也不代表學生有效學習。教育不是硬生生把知識塞進學生的腦中便算。」


這個不一樣的時間表,獲得教師團隊及家長大力支持。最讓劉校長高興的,是學生都非常喜歡參與聯課活動:「就算當天生病,學生早上休息過後也會照樣回來上課,生怕錯過了這樣難得的學習機會。」


活動按學生意願分配

課外活動是按學生自己填寫的意願去分配。劉校長說,這種安排讓學生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例如有學生曾參與校園記者興趣班,之後發現自己鍾情傳媒工作,最後在大學時亦選修新聞系。


多元學習是一個口號,還是一個實踐,一切還得看學校如何面對考試的態度。被問及學校會否在TSA、呈分試前夕暫停活動,劉校長反問:「為什麼因為考試要暫停?」、「考試應該是靠學生平時的學習累積的。」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