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搶飲頭啖湯 一年由零變億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13日 21:35
2014年10月13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創業除了面對資金、人才的挑戰外,另一大難題是如何面對新來的競爭者。本港召貨車應用程式GoGoVan成功顛覆原有的香港電召平台,吸納本港1.8萬架貨車使用該App,短短一年間便獲近千萬美元融資。不過創業成功,很快便引來其他人模仿其生意模式。


GoGoVan引資後力保龍頭地位,收購傳統電召平台,期望可融合創新平台優勢與傳統線下實體,另外又加快步伐發展亞洲市場。至於後來者EasyVan則強調市場足以容納多於一個服務供應商,對消費者亦是好事,希望從加強用戶體驗着手來搶客。


初為自用 出街反應超想像

GoGoVan在今年8月公布獲得新一輪650萬美元融資,成立僅一年便已獲得累計近千萬美元資金,成為又一個本土創業的勵志故事。作為首個進軍智能手機貨Van電召市場的公司,目前已有1.8萬架貨車登記,據稱是全港最大的物流運輸車隊。


3名80後創辦人Steven、Reeve、Nick原本經營飯盒廣告生意,其中Steven接受訪問時憶述當時飯盒廣告生意增長不俗,但物流支援跟不上。


「原初理念類似搞一個貨車司機的大型WhatsApp群組,不過當時上限最多只是容納到20人,效用不大,於是想做一個App,㩒掣就叫到車,司機亦方便接單。」結果GoGoVan出街後反應甚佳,Steven坦言沒有想過市場潛力這麼大,「最初設想每日有3000至4000個『柯打』,可以做3、4年,不過現時平均每日1萬個,還保持住每月雙位數增長。」


港人易接受新事物 用家急增

他坦言類似GoGoVan的應用程式,可能隨便搵一個電腦系畢業生便已寫到,哪到底優勢何在? 「我們是第一個做,所以發展得很快,一年時間便有1.8萬個司機登記,而整個香港自僱司機約3萬個。」其次是香港人好支持本土創業,用家接受程度較高,會主動提點如何改善應用程式;第三是整個團隊都非常了解市場。


Steven表示,設計App初期便經常落街敲窗跟司機聊天,混熟後便可了解對方對App要求,並掌握各call台文化,例如個別台較多老行家,哪些較多後生司機,還有些是專門運雲石、玻璃的。「出面未見有人及得上我們,就算抄到App都抄不到這點。」他舉例說,GoGoVan面世之後第一個農曆年,都是在年廿八還請司機朋友出「度價錢表」,有人建議雙倍收費,最終每程加50至100元。


親身接觸司機 了解喜好

除能掌握市場動態外,GoGoVan亦利用融資資金收購兩間傳統call台,旗下各自超過100架車輛。Steven坦言,「管理司機、應付投訴,不是我們強項,我們想做好服務質素。」希望結合老牌Call台的豐富經驗及優勢,亦吸到一般舊call台的熟客仔。另外,公司已積極佈局發展亞洲市場,在6月起拓展新加坡市場,兩個月間已吸引超過2000名登記司機。


明報記者

[葉浩霖 新經濟新天地]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