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佔領運動至今已超過兩周,《紐約時報》日前引述華府官員稱,「不打算把美國拉到這個問題中來」;一些美國專家也認為,現時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公開扮演任何角色都是弊大於利,徒惹中方指控示威背後有外國黑手。然而美方目前態度低調,與其說是為了香港民主運動好,還不如說是出於時機和國家利益考慮。華府今天不拿香港問題作為向北京施壓的外交籌碼,不代表未來不會。
美國未拿香港作籌碼
不代表未來無意出手
《紐約時報》上周引述美國政府高層稱,奧巴馬政府無意因為香港爆發佔領運動破壞與北京的關係,以免損及雙方在一系列重要國際事務上的合作,尤其是奧巴馬下月將到訪北京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中美雙方都不欲因為人權和香港問題節外生枝。報道還指出,本月初奧巴馬與中國外長王毅見面時,討論了伊波拉疫情、打擊中東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等一系列事情之後,才提到香港問題,反映白宮無意讓香港成為雙方重點議題。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多名重量級領袖也遲遲未有就當前香港的示威高調評論,除了民主黨眾議院少數派領袖佩洛西曾在網上留言支持示威者,共和黨參眾兩院領袖麥康奈爾和博納,以及民主黨參議院領袖里德都未有公開發表聲明。
這一情况,與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爆發時,美國國會議員群起表態支持截然不同。當年博納甚至曾聲言,「當世上有任何地方的群眾高喊要求自由民主時,我想我們都有責任回應」。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由於美國國會現正處於休會期,加上中期選舉下月初舉行,很多議員都忙於應付選戰,沒有餘暇多談香港示威運動這類無助拉票的外交議題。
對於香港問題,華府從來都是在中美關係大框架之下看待的。正如《紐約時報》所言,由於中方已表明香港事務屬中國內政,美方清楚無法對中方起到作用,既然沒有一擊即中的把握,白宮暫時順水推舟配合一下北京,不拿香港問題向北京施壓,對美方並沒有損失,還可令中方欠下一個人情。可是白宮和國會現在沒有太多動作,不代表將來不會拿香港問題作為對華外交籌碼。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布朗和共和黨衆議員史密斯上周四在公布年度中國人權報告時,一邊對香港佔領運動表示支持,一邊抨擊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的決定,實際上已為國會準備在中期選舉過後,插手過問香港情况發出強烈信號。布朗近日已表明,計劃在參議院11月復會後,尋求跨黨派合作,修訂《香港關係法》(全名為《美國——香港政策法》),要求美國國務院恢復每年向國會就香港情况提交報告。
《香港關係法》是於六四鎮壓後第3年、即1992年由美國國會通過,根據有關法案,美國政府會繼續把香港視作一個在政治、經濟、貿易政策方面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同的地區,但國務院有責任定期向國會提交報告,交代香港最新情况。如果國會認為香港高度自治有所削弱,可以要求總統調整政策。
美國會修訂香港關係法
北京恐更猜忌民主訴求
在北京眼中,這條法案徹頭徹尾是對中國和香港內部事務的明顯干涉。為了淡化此爭議,華府和國會同意於2007年開始,停止每年提交報告的做法。今年4月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訪美惹來北京強烈炮轟,一大原因就是李柱銘向美方人士提出,希望美國國會重新恢復《香港關係法》要求國務院提交香港報告的安排,「監督」中英聯合聲明的落實情况。
倘若美國國會通過修訂《香港關係法》,勢必觸動北京的神經,並令香港捲入中美政治角力的漩渦,反而不利港人爭取民主的訴求。內地官方傳媒《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近日已有加緊抨擊美方支持香港佔領運動的趨勢,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周五便指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負責人路易莎格雷早在幾個月前便與佔中靈魂人物見面討論相關事宜,又批評美國支援多國顏色革命,假推動民主自由之名,顛覆他們所不喜歡的政權。一旦美國國會真的加緊利用香港問題向北京施壓,必然加深北京對港人民主訴求的猜疑,更傾向從國際政治鬥爭的角度去看待香港民主化。倘若出現這種局面,實非香港民主運動之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美國未拿香港作籌碼
不代表未來無意出手
《紐約時報》上周引述美國政府高層稱,奧巴馬政府無意因為香港爆發佔領運動破壞與北京的關係,以免損及雙方在一系列重要國際事務上的合作,尤其是奧巴馬下月將到訪北京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中美雙方都不欲因為人權和香港問題節外生枝。報道還指出,本月初奧巴馬與中國外長王毅見面時,討論了伊波拉疫情、打擊中東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等一系列事情之後,才提到香港問題,反映白宮無意讓香港成為雙方重點議題。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多名重量級領袖也遲遲未有就當前香港的示威高調評論,除了民主黨眾議院少數派領袖佩洛西曾在網上留言支持示威者,共和黨參眾兩院領袖麥康奈爾和博納,以及民主黨參議院領袖里德都未有公開發表聲明。
這一情况,與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爆發時,美國國會議員群起表態支持截然不同。當年博納甚至曾聲言,「當世上有任何地方的群眾高喊要求自由民主時,我想我們都有責任回應」。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由於美國國會現正處於休會期,加上中期選舉下月初舉行,很多議員都忙於應付選戰,沒有餘暇多談香港示威運動這類無助拉票的外交議題。
對於香港問題,華府從來都是在中美關係大框架之下看待的。正如《紐約時報》所言,由於中方已表明香港事務屬中國內政,美方清楚無法對中方起到作用,既然沒有一擊即中的把握,白宮暫時順水推舟配合一下北京,不拿香港問題向北京施壓,對美方並沒有損失,還可令中方欠下一個人情。可是白宮和國會現在沒有太多動作,不代表將來不會拿香港問題作為對華外交籌碼。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布朗和共和黨衆議員史密斯上周四在公布年度中國人權報告時,一邊對香港佔領運動表示支持,一邊抨擊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的決定,實際上已為國會準備在中期選舉過後,插手過問香港情况發出強烈信號。布朗近日已表明,計劃在參議院11月復會後,尋求跨黨派合作,修訂《香港關係法》(全名為《美國——香港政策法》),要求美國國務院恢復每年向國會就香港情况提交報告。
《香港關係法》是於六四鎮壓後第3年、即1992年由美國國會通過,根據有關法案,美國政府會繼續把香港視作一個在政治、經濟、貿易政策方面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同的地區,但國務院有責任定期向國會提交報告,交代香港最新情况。如果國會認為香港高度自治有所削弱,可以要求總統調整政策。
美國會修訂香港關係法
北京恐更猜忌民主訴求
在北京眼中,這條法案徹頭徹尾是對中國和香港內部事務的明顯干涉。為了淡化此爭議,華府和國會同意於2007年開始,停止每年提交報告的做法。今年4月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訪美惹來北京強烈炮轟,一大原因就是李柱銘向美方人士提出,希望美國國會重新恢復《香港關係法》要求國務院提交香港報告的安排,「監督」中英聯合聲明的落實情况。
倘若美國國會通過修訂《香港關係法》,勢必觸動北京的神經,並令香港捲入中美政治角力的漩渦,反而不利港人爭取民主的訴求。內地官方傳媒《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近日已有加緊抨擊美方支持香港佔領運動的趨勢,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周五便指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負責人路易莎格雷早在幾個月前便與佔中靈魂人物見面討論相關事宜,又批評美國支援多國顏色革命,假推動民主自由之名,顛覆他們所不喜歡的政權。一旦美國國會真的加緊利用香港問題向北京施壓,必然加深北京對港人民主訴求的猜疑,更傾向從國際政治鬥爭的角度去看待香港民主化。倘若出現這種局面,實非香港民主運動之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