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運動至今已近兩星期。當戴耀廷最初說「佔中運動」要有1萬人參與公民抗命時,我們也許都曾經笑他天真;到今天,運動的規模、發展,得到的本地支持、國際關注,都遠遠超過所有人的預算。
即使政府和學聯已同意就政改會面,但最後關頭又突然拉倒,暫時而言實在令人看不清前路。現在的拉鋸對各方都不利,市民的怨氣會燒向取消會面的政府還是示威者,實在難料。
運動雖對社會秩序造成影響,至今仍能保持一定的社會支持,當然有其原因。參與佔領者的和平抗爭當然極為重要,若有佔領者作出暴力行為,社會給予的同情必然減少;另一方面,警方對手無寸鐵的市民使用催淚彈激發起市民的怒氣,而後續的疑似警察包庇、縱容黑社會襲擊佔領群眾的事,則把本已平穩的怒火再次燃燒。
激情過後,是對佔領運動所能凝聚的民情更大的考驗,是民意戰真正挑戰之始。
我們當然不能排除,政府和建制派會再次犯下如催淚彈和黑社會這類嚴重錯誤的機會,但倚賴對手犯錯來維持民氣始終不可取,因此未來如何繼續搶奪民意乃運動發展一大關鍵。佔領某些重要據點是逼政府談判讓步的籌碼,可是,若佔領運動因種種原因失去市民支持,會如何影響跟政府談判互動,也確是各參與者需要思量、不應忽視的問題。
政府和學聯的會面拉倒了,佔領運動又多了一分變數。觀乎會面拉倒的分歧,是政府仍只希望透過《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議框架,在法律條文細節上跟市民周旋。
若政府真的有心想回復社會秩序和重新取得市民信任,應立即安排跟學生會面,給出誠意和實質讓步;只是重彈舊調、寸步不讓,實在不是解決目下爭議的方法。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南區區議員
即使政府和學聯已同意就政改會面,但最後關頭又突然拉倒,暫時而言實在令人看不清前路。現在的拉鋸對各方都不利,市民的怨氣會燒向取消會面的政府還是示威者,實在難料。
運動雖對社會秩序造成影響,至今仍能保持一定的社會支持,當然有其原因。參與佔領者的和平抗爭當然極為重要,若有佔領者作出暴力行為,社會給予的同情必然減少;另一方面,警方對手無寸鐵的市民使用催淚彈激發起市民的怒氣,而後續的疑似警察包庇、縱容黑社會襲擊佔領群眾的事,則把本已平穩的怒火再次燃燒。
激情過後,是對佔領運動所能凝聚的民情更大的考驗,是民意戰真正挑戰之始。
我們當然不能排除,政府和建制派會再次犯下如催淚彈和黑社會這類嚴重錯誤的機會,但倚賴對手犯錯來維持民氣始終不可取,因此未來如何繼續搶奪民意乃運動發展一大關鍵。佔領某些重要據點是逼政府談判讓步的籌碼,可是,若佔領運動因種種原因失去市民支持,會如何影響跟政府談判互動,也確是各參與者需要思量、不應忽視的問題。
政府和學聯的會面拉倒了,佔領運動又多了一分變數。觀乎會面拉倒的分歧,是政府仍只希望透過《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議框架,在法律條文細節上跟市民周旋。
若政府真的有心想回復社會秩序和重新取得市民信任,應立即安排跟學生會面,給出誠意和實質讓步;只是重彈舊調、寸步不讓,實在不是解決目下爭議的方法。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南區區議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