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浙江一名女子21年前義助過一名小乞丐10元人民幣路費,並帶他回家梳洗、吃飯,日前獲得該名已成富豪的小乞丐回贈百萬元報恩,但該名女子拒絕接受,她說﹕「他能感恩,讓我很感動」,但面對無異於天文數字的100萬元,她認為「這不是我該得的,不能要一分。」
「他能感恩 讓我很知足意外」
浙江在線報道,45歲的台州仙居縣福應街道楊府村婦人戴杏芬,和丈夫經營麵館,錢掙得不多,但日子過得很滿足。去年5月,戴杏芬接到一名自稱何榮鋒的男子電話,稱是20多年前被她收留過的男孩。不久後,何榮鋒更帶着妻子從瀋陽趕來,並拿出一張百萬元支票。
沒有任何猶豫,戴杏芬拒絕了這份禮物。「我沒辦法想像,給我100萬元會過上什麽樣的生活,我們開麵館,辛苦很多年都沒有這麽多積蓄,這是個天文數字。但這筆錢怎麽能收,他能記得我、掛念我,已經讓我很知足很意外。」戴杏芬說,當年就給他10元,他用這麽重的禮回報,令她很感動。
戴杏芬憶述,1993年,有一日回家路上,有3個小伙子一直跟在她後面,後來問他們,才知3人身無分文,已經幾天沒吃飯。戴杏芬於是帶他們回家,煮飯給他們吃,「他們每人吃了滿滿3大碗飯,確實餓壞了。我拿熱水給他們泡腳,他們腳上都是血疱。」
不忍少年餓 帶回家梳洗吃飯
當年17歲的何榮鋒和兩個朋友從四川到浙江打工,但到仙居時,已身無分文,他說,「我們只能沿路乞討,很多人看到我們都避開。」當晚,戴杏芬還出去找了幾家工廠,為他們介紹工作。但無結果,於是在次日上午給了每人10元,備好紅糖饅頭片,讓他們搭車去台州黃岩投靠親戚。
何榮鋒表示,「當年沒她的話,就沒今天的我。她的善良讓我們敬佩,其實我是在困難時受她感化,所以我不能忘根,不能忘本,不能忘情。」後來何榮鋒輾轉流落到瀋陽,經過20多年打拼,最終成為當地家具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現在是瀋陽玖玖利峰集團董事長。
尋恩人多年 「敬佩她的善良」
在事業有起色後,何榮鋒開始尋找戴杏芬,想表達感激之情,但因戴在外打工,而當初將戴杏芬聽成了「代信芬」,無論信件聯繫,還是公安局查詢,都無結果。直至去年5月,何榮鋒請一位來自仙居的生意伙伴幫忙,囑他去一趟楊府村,終於打聽到戴杏芬的消息。
「他能感恩 讓我很知足意外」
浙江在線報道,45歲的台州仙居縣福應街道楊府村婦人戴杏芬,和丈夫經營麵館,錢掙得不多,但日子過得很滿足。去年5月,戴杏芬接到一名自稱何榮鋒的男子電話,稱是20多年前被她收留過的男孩。不久後,何榮鋒更帶着妻子從瀋陽趕來,並拿出一張百萬元支票。
沒有任何猶豫,戴杏芬拒絕了這份禮物。「我沒辦法想像,給我100萬元會過上什麽樣的生活,我們開麵館,辛苦很多年都沒有這麽多積蓄,這是個天文數字。但這筆錢怎麽能收,他能記得我、掛念我,已經讓我很知足很意外。」戴杏芬說,當年就給他10元,他用這麽重的禮回報,令她很感動。
戴杏芬憶述,1993年,有一日回家路上,有3個小伙子一直跟在她後面,後來問他們,才知3人身無分文,已經幾天沒吃飯。戴杏芬於是帶他們回家,煮飯給他們吃,「他們每人吃了滿滿3大碗飯,確實餓壞了。我拿熱水給他們泡腳,他們腳上都是血疱。」
不忍少年餓 帶回家梳洗吃飯
當年17歲的何榮鋒和兩個朋友從四川到浙江打工,但到仙居時,已身無分文,他說,「我們只能沿路乞討,很多人看到我們都避開。」當晚,戴杏芬還出去找了幾家工廠,為他們介紹工作。但無結果,於是在次日上午給了每人10元,備好紅糖饅頭片,讓他們搭車去台州黃岩投靠親戚。
何榮鋒表示,「當年沒她的話,就沒今天的我。她的善良讓我們敬佩,其實我是在困難時受她感化,所以我不能忘根,不能忘本,不能忘情。」後來何榮鋒輾轉流落到瀋陽,經過20多年打拼,最終成為當地家具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現在是瀋陽玖玖利峰集團董事長。
尋恩人多年 「敬佩她的善良」
在事業有起色後,何榮鋒開始尋找戴杏芬,想表達感激之情,但因戴在外打工,而當初將戴杏芬聽成了「代信芬」,無論信件聯繫,還是公安局查詢,都無結果。直至去年5月,何榮鋒請一位來自仙居的生意伙伴幫忙,囑他去一趟楊府村,終於打聽到戴杏芬的消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