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3個小建議 解眼前危局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8日 06:35
2014年10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中環(應該說是佔領金鐘旺角銅鑼灣)持續了11日,終於好像有點曙光,感謝上天、感謝多方的自我克制、感謝社會人士的四處奔波努力。


相信很多讀者與我一樣,在過去幾天憂心忡忡,擔心政府會繼續硬下去,又或者是示威者們的要求會變得霸道,情况隨一般抗爭運動的自然軌迹,愈演愈烈,結果不可收拾。


武力清場 一定輸掉民意

最壞的結果,不在於誰是誰非、誰贏誰輸。如果政府武力清場,就算沒有重大傷亡,也會輸掉民意。這裏說的民意,不是簡單二元地問有多少市民認為應該或不應該清場,而是要考慮支持與反對的力度。九成市民淡淡地「支持」警察執法,比起一成的市民激烈地敵視政府,社會已經沒有寧日,政府也不見得會有什麽管治威信。


至於示威者贏的可能性,如果贏的定義是達到他們之前提出的要求,要特首落台、人大常委收回決議,那根本是沒有可能。我這樣說很不浪漫,但現實的確如此。相信今次民主運動的發起人心裏很清楚這點,所以一直盡量克制,提出要求後也沒有把話說死。


如果示威者贏的定義是改變現狀,把香港民主推前,那我斗膽判斷,今次運動已經超額完成了任何人對它可以有的合理期望。香港已經不是以前的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府、甚至全世界只要有電視機的人都看得到。


在報紙上看到某建制派人士說:香港人的服從模式徹底打破了。對!今次的民主運動最大的成果就正是這個。香港人用最鮮明的形式表達了我們的態度:我們不甘心、我們不會「煮到來就一定要吃住先」。


有一名深度參與佔中的年輕朋友老早就向我解釋:佔中最大的意義會是培養一批曾經一起爭取、一起搞運動、一起催生及經歷新「火紅年代」的積極分子,那將成為社會進步巨大的力量,也是掌權者必須面對的新局面。


歷史告訴我們,社會運動發展到這個階段,如果雙方堅持不下,只會演變成為「為了勝利」而不是「為了進步」而抗爭。情况就像政府宣傳反對家庭暴力的廣告所說:贏咗場交、輸咗個家。


委大法官調查用催淚彈

以上寫的是「阿媽係女人」的大道理,讓我也提出一些小建議。第一,政府可以盡快起訴前幾天在旺角搞事的人,而且刻意表明對案件的重視,例如讓刑事檢控專員親自披甲上陣。第二,表示明白市民對警方使用催淚彈(催淚煙)有很大的反應,所以委任大法官調查研究來龍去脈。第三,既然重視即將與學生們的對話,自然應該現在就開始「求教」於比較明白學生的溫和人士。投桃報李,政府作出了類似以上的舉措之後,希望示威者們也可以作一些讓步,例如從旺角、銅鑼灣集中到金鐘集會,甚至是減少在金鐘佔領的路面。


盼望事情能逐漸平息。民主的路還遠,我們需要把激情轉化為毅力。


法律界人士

[李律仁 法律金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