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囝囝現在4歲,他的體型比同齡孩子細小,也較文靜。在公園玩時,他經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負,除了一些小爭執外,例如搶玩具、被人插隊,有時會被其他小朋友追着打,但他不懂反擊,只會找我求救。我本想教他惡一點、強硬一點,但又怕他變得沒禮貌;不帶他外出,又怕他變得自閉;看着他被欺負,感到很心痛,該如何是好?
答﹕
同儕間有爭執是常見的事,家長首先要調節好心理,不必將問題放大或過於憂慮,換個角度想,提早讓孩子接觸社會的危險與黑暗是好事,只要有父母在旁支持及引導,小小挫敗不會對孩子造成創傷。
教孩子即時警告對方
就以上情况,父母可教孩子即時的處理方法,例如望着對方、堅定地說「不可以打我」,警告他將會告知他的父母等語句,縱然個子小,但能振振有辭,亦能給人強悍的感覺;若孩子比較膽小,家長可預先在家和他們練習。父母切忌每當發生事故便即出手保護,應教孩子嘗試自己作出回應,否則他們永遠不懂得保護自己。
多練習體能加強自信
長遠來計,體型較細小的小朋友可多運動及練習體能,例如學武術、體操等,加強他們對身形的自信心。另外,被同儕欺負有可能是因為未有足夠社交技巧,家長可向學校查詢孩子班上與同學相處的情况,也可多邀請朋友來家作客、帶孩子參與機構舉辦的群體活動、團隊如童軍等,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而以上活動均有父母或導師帶領,孩子能在受保護環境下學習,家長亦較安心。
資料提供﹕輔導心理學家、家庭治療顧問盧劉膺華
答﹕
同儕間有爭執是常見的事,家長首先要調節好心理,不必將問題放大或過於憂慮,換個角度想,提早讓孩子接觸社會的危險與黑暗是好事,只要有父母在旁支持及引導,小小挫敗不會對孩子造成創傷。
教孩子即時警告對方
就以上情况,父母可教孩子即時的處理方法,例如望着對方、堅定地說「不可以打我」,警告他將會告知他的父母等語句,縱然個子小,但能振振有辭,亦能給人強悍的感覺;若孩子比較膽小,家長可預先在家和他們練習。父母切忌每當發生事故便即出手保護,應教孩子嘗試自己作出回應,否則他們永遠不懂得保護自己。
多練習體能加強自信
長遠來計,體型較細小的小朋友可多運動及練習體能,例如學武術、體操等,加強他們對身形的自信心。另外,被同儕欺負有可能是因為未有足夠社交技巧,家長可向學校查詢孩子班上與同學相處的情况,也可多邀請朋友來家作客、帶孩子參與機構舉辦的群體活動、團隊如童軍等,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而以上活動均有父母或導師帶領,孩子能在受保護環境下學習,家長亦較安心。
資料提供﹕輔導心理學家、家庭治療顧問盧劉膺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