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校巡禮﹕多元文化環境 培養世界公民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7日 21:35
2014年10月07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收到逾6000個明年小一入學的申請,是最多人報讀的直資小學。學校以英語教學為主,每個學生還要多學一種外語;加上校內有一定比例的非華語生,營造出一個多元文化學習環境,感覺「國際化」。楊永明校長明言,學校重視語言,以培育出「國際孩子」、世界公民為目標,因此對孩子的英語水平有一定要求。看來要從數千人中突圍而出,一定的英語能力應該是一張面試基本「入場券」。


該校功課出名艱深,楊校長對此說法並不認同,但坦言希望透過高質素的功課,讓學生在未來競爭中取勝。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以英語教學為主,對入讀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要求,絕對理所當然,「學校由小一開始便以英語教學,而我們亦留意到,英文較好的小朋友入讀後較能跟上進度,因此學校希望小一申請者的英語能力達到一定水平,這樣他們亦較易適應」。楊永明校長說,該校小一面試以全英語進行,有對答、遊戲、完成任務等環節,老師從中觀察孩子的英語能力。其他方面呢?「我們沒有一把具體的尺,若定下前設,實在太小覷孩子的潛能了。」


英語教學 非華語生佔兩成

不少家長看中了學校的英語語境,加上學校素有取錄非本地學生,例如德、英、韓、日、法、菲、印度及克羅地亞等等,營造出多元文化環境。陳守仁小學之所以這樣「國際化」,就要追溯其歷史背景﹕學校早年專門服務操葡萄牙語的學生,取錄非華語生漸漸變成學校的傳統,現時佔學生總人數20%,「不同國籍的小朋友營造多元文化的學校環境,更有利培育出世界公民」,楊永明校長說。


語言王國裏學第三語言

因着這個歷史,學校除了中英文課外,也一直教授法文,後來多了本地學生入讀,仍保留教授法文,更增加其他外語,包括日文及西班牙文。學校除了聘請外籍老師教授相關語言外,亦為每種語言設立「語言王國」特別室,同學可於小息時自由進出,在充滿異國風情的佈置裏,透過遊戲、影片、圖書等練習外語。學習亦延伸至校外,除了到日本、台灣等地交流外,學校亦與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成為姊妹學校,定期舉辦交流活動。「學校其中一個理念,是希望培養孩子『全球通達』的能力,放眼世界,因此必須要有良好語言基礎,才能與人溝通」。


但升中後功課繁重,未必繼續修讀第三語言,小小年紀學多國語言真的有用?「在這個階段,他們未必熟練,但有了基礎,將來再學就更易掌握」,楊校長解釋,「而且最重要是讓他們接觸異地文化,不要覺得外語是外星文,要擴闊視野」。學校亦鼓勵學生考語文試,例如小六時可考日文五級能力試,讓他們有目標地學習,但並不強迫,希望以興趣學習為主。


文﹕鍾家寶

圖﹕黃志東、林俊源、學校提供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