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有Say﹕傳承.革新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7日 06:35
2014年10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七月中旬曾閱讀過報章中一則國際趣聞﹕「國際麻將大賽敗於日歐兩國,國粹蕩然無存。」報道大致告訴讀者有關某地方舉行國際麻將大賽,日本及德國代表節節勝利,反而號稱以搓麻將為國粹的中國代表,表現卻差強人意,賽果更名落孫山。內地的網民在網絡上起了激烈的討論,有些更將此評價為「國恥」或「國殤」。我讀過後,倒有兩種想法。


「搓麻將」是國粹?

什麼是國粹?一定是「好嘢」!甚至價值連城、世間難求、罕有的珍品,或者是窮一生鑽研丶百世傳奇的絕學。國粹需要代代相傳,並且要發揚光大,蜚聲國際。「搓麻將」,由我孩童時起已知道是閒暇消遣的娛樂,雖然古籍或博物館內都有珍存古代皇室或大戶人家的名貴馬吊遺物,但時至今天,在校園裏絕不會提倡「搓麻將」可以怡情養性,更不可能以此定為課外活動來教授學生,而是一般視它為一種賭博,所以這「國粹」又何以傳承?我深深一嘆,什麼是國粹?


新學年剛開始,莘莘學子必定訂下本學年的學習目標。試想想在過去學習的經歷中,有什麼值得保留傳承下去?難道是好學不倦的「毅力」、是群策群力的「合作」、是幫助他人的「愛心」、或是敢於求真的「勇氣」?甚至會否是在家庭教育中所培養出來的優秀美德及絕技,堪稱家粹呢?凡此種種,學生們必須傳承着優良的東西,逐年提升及深化質量,從而轉化為個人的特質及修養,成為「內功」之絕學。這個「工程」全有賴學校及家庭在每個學年如何鋪排學生所經歷的學習場景。如果兩者能做到「內外夾攻」,有商有量,彼此配搭聯絡,我深信學生的學習生涯定必既滿足又豐盛,而且成果超然。


從小學習容人之量

另一個想法,假若「搓麻將」是中國歷史的文化遺產,縱使在國際大賽未能奪魁,敗於他國,但眼見國技能經歷歷代的洗禮,也能在國外不斷革新,發揚光大,傳至國際,更改變他國民族的生活習慣,這豈不是大事嗎?革新不但需要機智頭腦及嚴密的組織,而且更需要膽量和勇氣,所以我們教導學生除了要有豐富的知識學養外,也需要從小培養他們學習容人之量、世界大同之德。讓學生們放眼四周,本着「一山還有一山高」,汲取他人的長處,改善自己的不足,從而與世界兼容,彼此進行,本着大家是地球村的一分子,共同維護和建設的態度去生活成長。基於此,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縱使自己在學習上被擊敗至「五勞七傷」,但只要沉得住氣,摒棄昔日的自驕自傲,拿出膽量及勇氣來在基本功上重新規劃、部署,持續的苦練和革新,終有一天必定學有所成。那麼,絕學自然便得以保留,並且可以承傳下去吧。


文﹕中華基督教會 全完第二小學 校長鄧依萍

■下期預告﹕救恩學校校長 陳梁淑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