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行動今日進入第10日,由於政府總部通道昨日局部開通,各部門人員恢復上班,另外,經過多日狂飈之後,事態沉澱下來,情勢相對平靜,不過,整體局面仍然僵持,相信事態會持續一段時間。現在的平靜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事態張力仍然繃緊,而且存在不確定因素,只要有什麼變故,事態都有可能急速惡化;高興看到政府與學生在第二次對話籌備會議,達成3點原則,相信對話可以開展了,期望政府與學生透過對話,為困局解套,避免出現衝突以至流血收場的局面。
四大不確定因素
為惡化埋下隱憂
目前,此事的不確定因素有幾方面:
(1)事態仍然籠罩在暴力陰影之下——旺角佔領場地爆發衝突之前,反佔領人士與佔領人士接連口角或輕微肢體接觸,場地附近曾經發現來歷不明磚塊等,然後是上周五、周六的大規模衝擊打鬥,延續到周日晚上。旺角形勢較為平靜之後,昨日演藝學院天橋、夏愨大廈對開共檢獲20把利刀或長刀,並有勞工手套。這兩處地點,出現與黑幫聯繫一起的長刀與勞工手套,使人甚為不安。特首梁振英昨日傍晚的電視講話,也提到「警方在灣仔和金鐘檢獲危險的攻擊性武器」,顯示當局已經注意到事態的隱憂,並提高警覺。
(2)示威者各行其是——前晚,旺角和特首辦外的示威者甫宣布撤離,轉到金鐘佔領場地繼續固守,不過,這批示威者剛離去,其他示威者隨即進駐填補,他們認為旺角據點重要,不能棄守,而今次運動,「誰也不能代表我」,所以,要留守的留守,要離去的離去,云云。事實上,即使是學聯,對是否撤離旺角,說法也先後幾變,是守是撤,莫衷一是。今次佔領行動,並無強固領導,示威者隨意率性而行,在群衆運動中,這種不確定性是導致混亂之源。
現在,學聯在這場運動有較大發言權,連政府也視它為對話對象,但是,事態愈發展,示威者之間的不確定性愈益深化,日後即使學聯與政府對話取得成果,但是其他人怎麼看待,會否接受,是一大疑問,因為已經有示威者聲言「學聯不代表我」了。這種不確定性使佔領運動蒙上陰影。
(3)政府處理事態的不確定性——過去3日,梁振英、政府與警方對於政總和特首辦被封堵,曾經強硬表示會堅決處理,務必要在昨日早上開通通道,讓政府人員上班。不過,政總通道僅局部開通,官員與訪客的車輛都未能駛入,許多官員未回政總上班;示威者封堵特首辦,沒有放鬆,梁振英繼續未能回特首辦辦公。當局應對示威,改以柔性手法,可以避免與示威者正面衝突對撼,這個做法,目前不至於激化事態,不過,由於當局未確切落實宣示,日後與示威者互動,會否因而出現誤判,影響事態發展,值得注意。
(4)北京的取態——昨日由於局勢稍為緩和,官方喉舌對佔領事態的報道與評論,調門相應降低,與之前幾日的高調和措辭比較,顯得沒有那麼強硬。不過,若佔領行動曠日持久,事態再有變化,特區政府與示威者的對峙再趨尖銳,屆時北京的反應難料,「文攻」之外會否有具體行動配合,是使人忐忑不安的疑慮。
爭取有真正選擇普選
學生應知所進退
上周五起一連3日,由八大校長開始,學界、政界與宗教界知名人士,分別以發表聲明、講話、互聯網等不同途徑,都在傳遞一個信息,就是呼籲學生為了人身安全,盡快離開危險地區;他們都沒有解釋若學生繼續佔領,為什麼有即時危險,不過,各方知名人士不約而同籲請學生撤離,一般相信是接收到信息,判斷當局若採取清場行動,可能會發生流血衝突,事態惡化至警方不能控制場面,不排除中央介入處理,若出現這樣的局面,不單香港會為此即時付出沉重代價,日後可能在各方面都難以復元。
示威者調整封堵政府總部,學聯改變擱置對話立場,與政府舉行對話籌備會議,這些事態,若屬回應情勢轉壞,避免出現玉石俱焚局面,是正確做法。示威者要繼續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切勿使事態升溫;學聯應該致力爭取與政府對話,探求一個有真正選擇的普選安排,對此,學聯諸子要認識到公民提名並非唯一途徑,條條大路通普選,若不再堅持公民提名,仍然未能爭取到有真正選擇的普選辦法,則屆時責任不在學聯,近期的佔領運動也可能捲土重來。只要學聯做到知所進退,就可以收成今次運動的成果。
政府在幾方面不確定因素中,首要盡快與學聯對話,藉此穩住局勢,若繼續讓事態燃燒,難保不會因為變故而惡化。另外,這場運動由學生帶頭,但是參與示威者的成分,很快就變得龍蛇混雜,這些日子,在不少示威者與警員衝突的場合,其中或許有學生,相信更多是其他年輕人,特別是旺角街頭的暴力衝突,從被警方拘捕者的背景,證明學生並非參與打鬥的主力。因此,日後無論政府採取什麼行動,都要盡量區分學生與其他示威者,避免學生受到傷害,是政府要顧及的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四大不確定因素
為惡化埋下隱憂
目前,此事的不確定因素有幾方面:
(1)事態仍然籠罩在暴力陰影之下——旺角佔領場地爆發衝突之前,反佔領人士與佔領人士接連口角或輕微肢體接觸,場地附近曾經發現來歷不明磚塊等,然後是上周五、周六的大規模衝擊打鬥,延續到周日晚上。旺角形勢較為平靜之後,昨日演藝學院天橋、夏愨大廈對開共檢獲20把利刀或長刀,並有勞工手套。這兩處地點,出現與黑幫聯繫一起的長刀與勞工手套,使人甚為不安。特首梁振英昨日傍晚的電視講話,也提到「警方在灣仔和金鐘檢獲危險的攻擊性武器」,顯示當局已經注意到事態的隱憂,並提高警覺。
(2)示威者各行其是——前晚,旺角和特首辦外的示威者甫宣布撤離,轉到金鐘佔領場地繼續固守,不過,這批示威者剛離去,其他示威者隨即進駐填補,他們認為旺角據點重要,不能棄守,而今次運動,「誰也不能代表我」,所以,要留守的留守,要離去的離去,云云。事實上,即使是學聯,對是否撤離旺角,說法也先後幾變,是守是撤,莫衷一是。今次佔領行動,並無強固領導,示威者隨意率性而行,在群衆運動中,這種不確定性是導致混亂之源。
現在,學聯在這場運動有較大發言權,連政府也視它為對話對象,但是,事態愈發展,示威者之間的不確定性愈益深化,日後即使學聯與政府對話取得成果,但是其他人怎麼看待,會否接受,是一大疑問,因為已經有示威者聲言「學聯不代表我」了。這種不確定性使佔領運動蒙上陰影。
(3)政府處理事態的不確定性——過去3日,梁振英、政府與警方對於政總和特首辦被封堵,曾經強硬表示會堅決處理,務必要在昨日早上開通通道,讓政府人員上班。不過,政總通道僅局部開通,官員與訪客的車輛都未能駛入,許多官員未回政總上班;示威者封堵特首辦,沒有放鬆,梁振英繼續未能回特首辦辦公。當局應對示威,改以柔性手法,可以避免與示威者正面衝突對撼,這個做法,目前不至於激化事態,不過,由於當局未確切落實宣示,日後與示威者互動,會否因而出現誤判,影響事態發展,值得注意。
(4)北京的取態——昨日由於局勢稍為緩和,官方喉舌對佔領事態的報道與評論,調門相應降低,與之前幾日的高調和措辭比較,顯得沒有那麼強硬。不過,若佔領行動曠日持久,事態再有變化,特區政府與示威者的對峙再趨尖銳,屆時北京的反應難料,「文攻」之外會否有具體行動配合,是使人忐忑不安的疑慮。
爭取有真正選擇普選
學生應知所進退
上周五起一連3日,由八大校長開始,學界、政界與宗教界知名人士,分別以發表聲明、講話、互聯網等不同途徑,都在傳遞一個信息,就是呼籲學生為了人身安全,盡快離開危險地區;他們都沒有解釋若學生繼續佔領,為什麼有即時危險,不過,各方知名人士不約而同籲請學生撤離,一般相信是接收到信息,判斷當局若採取清場行動,可能會發生流血衝突,事態惡化至警方不能控制場面,不排除中央介入處理,若出現這樣的局面,不單香港會為此即時付出沉重代價,日後可能在各方面都難以復元。
示威者調整封堵政府總部,學聯改變擱置對話立場,與政府舉行對話籌備會議,這些事態,若屬回應情勢轉壞,避免出現玉石俱焚局面,是正確做法。示威者要繼續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切勿使事態升溫;學聯應該致力爭取與政府對話,探求一個有真正選擇的普選安排,對此,學聯諸子要認識到公民提名並非唯一途徑,條條大路通普選,若不再堅持公民提名,仍然未能爭取到有真正選擇的普選辦法,則屆時責任不在學聯,近期的佔領運動也可能捲土重來。只要學聯做到知所進退,就可以收成今次運動的成果。
政府在幾方面不確定因素中,首要盡快與學聯對話,藉此穩住局勢,若繼續讓事態燃燒,難保不會因為變故而惡化。另外,這場運動由學生帶頭,但是參與示威者的成分,很快就變得龍蛇混雜,這些日子,在不少示威者與警員衝突的場合,其中或許有學生,相信更多是其他年輕人,特別是旺角街頭的暴力衝突,從被警方拘捕者的背景,證明學生並非參與打鬥的主力。因此,日後無論政府採取什麼行動,都要盡量區分學生與其他示威者,避免學生受到傷害,是政府要顧及的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