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經過十多日精彩比賽,仁川2014亞洲運動會終於圓滿結束,我們歡迎香港亞運代表團凱旋。
今年,香港派出歷來最龐大的代表團,包括472名運動員參加仁川亞運會逾30個體育項目。香港運動員表現出色,在本屆亞運會上一共奪得六金12銀24銅共42面獎牌。尤其可喜的是,我們的選手在很多新項目奪得獎牌及刷新紀錄,例如:李慧詩於單車凱林賽及爭先賽奪得雙金,突破上屆的一金一銅成績;駱坤海於男子輕量級單人雙槳賽艇首奪亞運賽艇項目金牌;石偉雄亦在男子跳馬為香港取得首個亞運體操項目金牌。此外,黃蘊瑤首次在女子單車公路計時賽奪得獎牌;魏楠首次為香港在男子羽毛球單打項目奪得亞運獎牌;港隊馬術三項團體賽首次獲得獎牌等等。還有賽艇隊共得到一金四銀共五面獎牌,游泳女子隊共獲三面銅牌,均為歷屆亞運之冠,足以證明本港運動水平正在不斷提升。
香港的金牌選手李慧詩、駱坤海、石偉雄、鄭國輝及陳晞文,以至其他多位得銀牌、銅牌的運動員,都是在香港體育學院(體院)裡接受培訓的精英運動員。作為執行精英體育培訓的機構,香港體院運用專業知識,配合優良設施,為本地運動員提供先進的體育培訓及系統化的支援。體院除了安排教練及培訓之外,更在運動科學、運動醫學及體適能訓練方面給運動員適當的支援,並設有宿舍及餐廳,照顧精英運動員的起居飲食。目前,獲香港體院培訓支援精英體育項目共26項,支援的精英及具潛質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超過1,000人。亞運會上的亮麗成績是香港發展精英體育的豐碩成果。一塊獎牌的背後,既有運動員的刻苦努力,也有教練和培訓團隊的系統支持。
為了吸納在學的有潛質運動員受訓及參賽,並協助他們將來在退役後學習或發展「第二事業」,體院為現役及已退役的精英運動員推出了多項教育及就業支援措施。自1996年起,體院利用「香港運動員基金」資助運動員修讀由合資格院校開辦的證書至學士學位課程。至今,體院已透過該基金向162名運動員批出約1,600萬元的資助。自2008年起,體院推行「運動員發展支援計劃」,向運動員提供教育及事業發展支援,包括學業指導、諮詢和補習服務、事業前途策劃及職業訓練;又為擬於退役後轉職為教練的精英運動員安排教練工作體驗和資助他們接受認可教練培訓。在2013至14年度,體院舉辦了40個計劃項目,幫助了約680名運動員。
今年4月17日,體院與香港教育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為精英運動員開拓多元出路及推動運動員教育和研究合作。6月5日,我見證了體院啟動「精英運動員友好學校網絡」,20多家中學為在學運動員提供功課輔導及額外課堂等學習安排,並會在學習時間表、請假及考試等各方面提供具彈性的安排,讓在學的運動員在學業上得到更適切的照顧。
此外,為表揚香港優秀運動員在大型運動會上付出的努力,體院將於明年起設立一項新的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在全職運動員退役時發放一次性的獎金,以協助他們適應離開訓練及賽事後的生活,開創另一番事業。
培育人才是一項長遠的投資,訓練精英運動員是一件長遠的事業。政府會繼續與體育界合作,促進香港的精英體育發展。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10月5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經過十多日精彩比賽,仁川2014亞洲運動會終於圓滿結束,我們歡迎香港亞運代表團凱旋。
今年,香港派出歷來最龐大的代表團,包括472名運動員參加仁川亞運會逾30個體育項目。香港運動員表現出色,在本屆亞運會上一共奪得六金12銀24銅共42面獎牌。尤其可喜的是,我們的選手在很多新項目奪得獎牌及刷新紀錄,例如:李慧詩於單車凱林賽及爭先賽奪得雙金,突破上屆的一金一銅成績;駱坤海於男子輕量級單人雙槳賽艇首奪亞運賽艇項目金牌;石偉雄亦在男子跳馬為香港取得首個亞運體操項目金牌。此外,黃蘊瑤首次在女子單車公路計時賽奪得獎牌;魏楠首次為香港在男子羽毛球單打項目奪得亞運獎牌;港隊馬術三項團體賽首次獲得獎牌等等。還有賽艇隊共得到一金四銀共五面獎牌,游泳女子隊共獲三面銅牌,均為歷屆亞運之冠,足以證明本港運動水平正在不斷提升。
香港的金牌選手李慧詩、駱坤海、石偉雄、鄭國輝及陳晞文,以至其他多位得銀牌、銅牌的運動員,都是在香港體育學院(體院)裡接受培訓的精英運動員。作為執行精英體育培訓的機構,香港體院運用專業知識,配合優良設施,為本地運動員提供先進的體育培訓及系統化的支援。體院除了安排教練及培訓之外,更在運動科學、運動醫學及體適能訓練方面給運動員適當的支援,並設有宿舍及餐廳,照顧精英運動員的起居飲食。目前,獲香港體院培訓支援精英體育項目共26項,支援的精英及具潛質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超過1,000人。亞運會上的亮麗成績是香港發展精英體育的豐碩成果。一塊獎牌的背後,既有運動員的刻苦努力,也有教練和培訓團隊的系統支持。
為了吸納在學的有潛質運動員受訓及參賽,並協助他們將來在退役後學習或發展「第二事業」,體院為現役及已退役的精英運動員推出了多項教育及就業支援措施。自1996年起,體院利用「香港運動員基金」資助運動員修讀由合資格院校開辦的證書至學士學位課程。至今,體院已透過該基金向162名運動員批出約1,600萬元的資助。自2008年起,體院推行「運動員發展支援計劃」,向運動員提供教育及事業發展支援,包括學業指導、諮詢和補習服務、事業前途策劃及職業訓練;又為擬於退役後轉職為教練的精英運動員安排教練工作體驗和資助他們接受認可教練培訓。在2013至14年度,體院舉辦了40個計劃項目,幫助了約680名運動員。
今年4月17日,體院與香港教育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為精英運動員開拓多元出路及推動運動員教育和研究合作。6月5日,我見證了體院啟動「精英運動員友好學校網絡」,20多家中學為在學運動員提供功課輔導及額外課堂等學習安排,並會在學習時間表、請假及考試等各方面提供具彈性的安排,讓在學的運動員在學業上得到更適切的照顧。
此外,為表揚香港優秀運動員在大型運動會上付出的努力,體院將於明年起設立一項新的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在全職運動員退役時發放一次性的獎金,以協助他們適應離開訓練及賽事後的生活,開創另一番事業。
培育人才是一項長遠的投資,訓練精英運動員是一件長遠的事業。政府會繼續與體育界合作,促進香港的精英體育發展。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10月5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