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導賞﹕不在場並肩上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5日 22:35
2014年10月05日 22: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圍封公民廣場,佔領運動反而遍地開花,一具具身軀坐在香港的交通血脈:干諾道中、告士打道、彌敦道,從高處看是一條匍匐前行的長蛇,由一個個熱血的人頭拼湊而成。


這場在香港歷史上空前未見的佔領運動,更需要新穎創意的媒體藝術紀錄及參與運動,見證歷史上傘開遍地的一刻。


「佔中打氣機」把未能到場佔領的人的感言投射在政總的外牆之上、航拍達人Nero Chan以高空俯瞰角度拍下萬人空巷的場面,以科技結合創意,把在場及不在場的人都置身於現場。


身困此處 心繫現場

這幾天,在政府總部空白的灰泥外牆變成吸引眾多目光的一幀銀幕——上面投射着來自世界各地的打氣信息,向佔領人士說聲加油。有來自內地的:「我是大陸翻牆出來的,香港加油,爭取公民提名!」來自台灣的:「香港人加油!過程煎熬但民主的果實是甜美的。」這個「佔中打氣機」名為「並肩上」,由一群媒體藝術家如黃宇軒和Jason一起發起的。原來黃宇軒早在今年八月中已有佔中打氣機的念頭:「這部機名為『並肩上』,源自六四歌曲《祭英烈》的一句歌詞『身,困於此處,沒法與君一起並肩上』。因為我想即使許多人或因某些原因而無法參加,也希望能表達他們的情感支持,以另一種方式參與運動。」


一個網頁、兩部發電機、一部投影機

「去飲」由原定的十月一日、改為隨着九月二十八日聲援被補學生的群眾運動即時啟動。黃宇軒等人隨即開始「佔中打氣機」計劃,於短短一天內寫好網頁occupier.hk/standbyyou(編按:網頁至截稿前由於受到黑客攻擊而癱瘓,請往www.facebook.com/standbyyouoc打氣)。一個online及offline版本的網頁、兩部發電機、一部投影機,便組成一部「佔中打氣機」。佔領中環運動借出網絡domain,黃宇軒等人便建立一個網站,讓公眾可寫下打氣信息、上載至網頁。Online的網頁上的信息如跳動脈搏,以real time的方式傳送;而位於夏愨道入添美道的轉角的投射屏幕,所播放的則是一個offline版本的網頁,由志工們在佔領現場的可使用網絡的附近場所、選出較感動的信息(因為網上的信息太多太亂),把信息傳入USB、再帶到佔中打氣機現場播放。「因為佔領現場沒有可用的電力,所以我們帶來了兩部發電機。一個藝術機構向我們借出一部價值一百萬的高質投影機,不過亦因此耗用不少電力。」黃宇軒說。


三萬信息、一幅外牆、一道橋樑

這幾天佔中打氣機的網頁不時疑似被黑客入侵,網頁自動被聯結到另一網頁;但過了一陣子又恢復正常。戰場早已蔓延至無邊際的虛擬世界,無面目的敵人逃遁無蹤、更難以捉摸。但有幸得到仗義之士幫忙:國際網絡公司Cloudfare承諾幫忙維護所有佔中網頁的網絡問題。自從「佔中打氣機」於十月一日啟動後,已收到三萬多條打氣信息,黃宇軒說﹕「現場反應很好,不少人會停下來看打氣信息,看過四五十個才走。一些動人的信息播放後,大家還會歡呼拍手。」許多信息也讓他大為感動﹕「有些人很詳盡的解釋他們不能在場的原因,你能感覺到他們真的很guilty。一個爸爸說他兒子因醫療事故導致傷殘,需要照顧,所以未能參與……」黃宇軒感動的說。一座國家權力機構的冰冷外牆從未如此溫暖過,更成為了團結民眾的一道橋樑。


航拍記錄 群眾運動

攝影師Nero Chan於九月二十九日上載至facebook及YouTube的「航拍十萬人下的香港」片段,短短數天觀看人次已接近一百萬,更被外媒如《華爾街日報》等紛紛轉載。這三分鐘的片段以Beyond的《海闊天空》為配樂,畫面穿越高樓大廈、行人天橋,黑壓壓的人頭是一張緊密編織的網,填滿長長的街道。


全靠遙控直升機

玩航拍經已一年的Nero這次首次利用航拍技術記錄社會運動。一直關注雨傘運動的他看過警方向群眾發射催淚彈的新聞畫面,發現上空中有一部遙控直升機,於是便萌生起以航拍方式記錄的念頭。「所以在九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我從中環走到金鐘,一邊走、一邊拍攝靜坐的群眾。」原來一部遙控直升機可飛至八百米高,甚至穿越雲層!但Nero指出玩航拍需掌握一定技巧,在人多的地方更要加倍小心,盡量先在空曠地方練習。「拍攝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直升機撞到建築物。手上的遙控可控制直升機的升降,也可從上面的屏幕上可見到直升機正在拍攝的畫面,但除了看畫面外,記得要留意直升機的位置,小心不要讓建築物阻隔你的視線,減少撞擊機會。」不過,原來這樣的航拍直升機具GPS功能,會自動記錄起飛的位置,倘若在空中失控,亦可飛回原來起飛的地方。


讓更多外國人也知

Nero稱對大家對他的影片的熱烈反應感到意外,很多人還向他道謝:「他們對我說很少能從高空俯瞰的角度紀錄一場群眾運動。」這個雲端的高度,還成功紀錄當救護車駛過、人群和平站到兩邊讓道的珍貴片段。「最高興的還是得到外國媒體的轉載,讓更多外國人也得知現在香港發生的事情。」Nero說。


A Long Drive to Democracy 抗爭路

這幾天,金鐘的公路上出現了不一樣的路牌:上面不再指向地方和街道:而是一條和平、自由、民主的「抗爭路」。這個路牌由三位就讀藝術及創意媒體的女生葉海雲、Claudia和Jody所造,以白色牛皮膠紙則上藍色的布匹而成。「我們一共做了六小時,掛到橋上也用了兩小時,不過大家都很熱心的幫忙!」葉海雲說。


聚傘樹

一班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學院學生以鐵馬和傘,於金鐘添美道造成搶眼的裝置作品「聚傘樹」。他們稱作品的鐵馬代表警察、傘則是市民用來保護自己的工具。鐵馬是枝幹、傘是葉子;大家其實都是相互支持的一棵大樹,應團結起來而不是分裂。


文/ 吳世寧

圖/ 由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 林韻兒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