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移植子宮婦誕嬰創先河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5日 06:35
2014年10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瑞典一名先天沒有子宮的女子接受活體子宮移植後,誕下一名健康早產男嬰,母嬰平安,開創全球先河。這種突破技術可望造福全球數以千計接受子宮切除術或有先天缺陷而無法孕育下一代的婦女,有專家將之與1978年的試管嬰兒技術相比,視為醫學革命新突破。


患遺傳病 天生有卵巢無子宮

36歲女事主因遺傳病「羅基坦斯基綜合症」(Rokitansky syndrome),先天只有卵巢而沒有子宮。她去年初先接收手術,移植一名已停經7年的61歲好友捐贈的一副完整子宮。另一邊廂,醫生用她本身的卵子、其伴侶的精子作人工受精,育成囊胚後冷藏起來。


到子宮移植手術1年後,研究人員將囊胚植入子宮,3周後證實事主懷孕。事主植入子宮後三度出現輕微排斥,須用藥抑制免疫系統。直至上月,因女事主出現可令母嬰死亡的高血壓「妊娠毒血症」(Pre-eclampsia)徵狀,她腹中31周胎兒也出現心搏率異常,醫生決定提早為她剖腹分娩。最終母嬰平安,男嬰出生時體重近1.8公斤(3.9磅),與類似早產嬰接近。事主產後3天出院,嬰兒留院10天後也已歸家。


這次醫學成果報告將發表於本周出版的《刺血針》醫學雜誌。其中一名參與醫生約翰遜(Liza Johannesson)說:「這就像自己生小朋友一樣。無人能夠相信。」


9人接受移植 兩人排斥

研究子宮移植技術逾10年的哥德堡大學婦產科教授布倫斯特倫(Mats Brannstrom)表示,今次成果衝破了一道過往無法可治的婦女不育症障礙,也證明了活體子宮移植後的繁殖能力,「即使那來自過了更年期的捐贈者」。


布倫斯特倫外科小組先後做過動物研究和外科手術培訓。他們2012年9月起在瑞典給今次個案的女事主等9名年滿30歲女士植入活體子宮,其中兩人因子宮受嚴重感染或出現血塊,須於手術後數月切除。其餘人在植入後兩、三個月開始行經,植入一年後器官依然運作正常。惟因手術沒有接駁輸卵管,布倫斯特倫今年初開始給她們植入胚胎。除了事主,另有兩人已起碼懷孕25周。


最多懷孕兩次後須切除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植入的子宮最多只可以懷孕兩次,之後須切除,以減輕接受移植者服用抗排斥藥物而出現長期副作用。此外,布倫斯特倫也擔心剖腹產子可能損害了子宮,要等多兩個月去研判子宮能否再懷孕。


英國生育協會主席佩西(Allan Pacey)稱活體子宮移植技術向不育婦女開敞了門戶,「出色而又具革命性」﹕「它的程度有點似試管嬰兒,似一個步驟變化。問題是它能否重複地、可靠地、安全地施行。」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