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國樑﹕四代半戰機比併 中日5:1長青網文章

2014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0月03日 06:35
2014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120年前甲午戰爭一役,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場海戰留下的烙印,令日方對海軍的執迷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就鑄成大錯。未來中日對抗的主角是空軍,誰的空軍更強誰就控制了大局。由於戰略思想正確,中國空軍的發展穩健而快速,不但全面超越日本,某些領域更將日本拋在後面。


新世紀空軍必須有的3種裝備——具備4S(隱身、超音速巡航、超音超機動、超視距打擊)能力的五代機、預警機、多種多樣的電子機——日本都已被中國空軍全面超越,前已介紹。由於隱身五代機非常昂貴,例如空重13噸半的美國F-22連配件價值13噸黃金,所以裝備不多;此外,身嬌肉貴也令其組裝和測試時間頗長,一旦戰爭爆發,生產可能追不上消耗,終有打光一刻,那麼四代機的比併便可能決定空戰最後勝者誰屬。中日四代機誰佔優勢呢?


1980年,當日本裝備了全球最先進的重型戰機F-15時,曾驕傲地宣稱20年內亞洲無敵手,包括當時的蘇聯。日本說得沒錯,蘇聯的解體令日本的狂言似乎變為永恒的現實。日本的錯誤由此開始。


日自詡20年內亞洲無敵手

美國向來優先向日本供應軍備,蘇聯巨大的軍事威脅更成為日本最好的藉口。日本引進14架F-15的同年,又向美國提出了「和平之鷹」計劃,由美國向日本提供全套技術,三菱重工負責總裝,自產型號為F-15J(單座)/F-15DJ(雙座教練)戰機,而且,日本得到的生產線相當於早期的F-15C,比美國當時裝備的F-15A/B還先進。至2004年底為止,F-15J/DJ共生產213架,目前仍在役的約有180架。


日自研裝備 錯失升級機會

日本的自大令其看不到中國已在悄然崛起。日本將目光轉向自研中型戰機F-2上,實際也是參照美國F-16中型戰機。隨後又參照美國「響尾蛇」AIM-9L空空導彈,作了一些改進自研AAM-3導彈,但未裝備已落後,美國已改用主動雷達製導的超視距空空導彈AIM-120,與之相適應,美軍的F-15已升級幾代,最新型號為F-15E。日本趕忙又研製與AIM-120相仿的AAM-4導彈,並匆忙修改F-2的設計以能發射AAM-4。由於造價太貴,F-2生產了約100架便停產了,福島海嘯損失了一些,在役的恐怕不到60架。


自研裝備本是好事,但日本不自量力的折騰便錯失了升級F-15J的機會,未經升級的F-15J是無法發射超視距導彈的,唯有買入區區36架F-15E和AIM-120,單一枚AIM-120導彈便需40萬美元,行情還不斷漲。更可悲的是日本的F-15J老化嚴重,2012年空中掉部件出現8次,之前5年有16次,下一步可能就是空中解體。


中國的重型戰機包括281架蘇-27、蘇-30、引入蘇-27生產的殲-11,原配俄製R-27E導彈具備一定超視距打擊能力。殲-11B是完全國產的四代半戰機,攜帶的霹靂-13超視距導彈打擊距離為日本AAM-4B的1.5倍,也可發射專為五代機研製的霹靂-10——西方認為沒有任何戰機可逃脫其鎖定的可怕導彈。


華用次一等戰機 對付日主力機

殲-11B生產了105架,全部裝備著名的「虎頭師」空一師。英媒指中國海軍也裝備了兩個團約70架殲-11BH。殲-16則完全按照四代半戰機研發,中國似乎不急於大規模量產,現在約有8架兩個中隊。日本方面,相若水準的只有36架F-15E,中國有5倍的數量優勢。


中國的中輕型戰機有殲-10A、殲-10B和殲轟-7。殲-10B也達到四代半機水平,可發射超視距主動制導導彈,傳聞已生產了60架,數量與日本F-2相若。


近年中日東海上空對峙最能說明兩國空軍實力,中國只派出次一等的蘇-27和殲-10B對付日本的主力戰機F-15J,根本不將日本空軍自放在眼裏。但最近在南海攔截由波音737改裝的美國P-8A反潛機,中方派出掛有導彈的四代半戰機殲-11B(圖片看應是海軍的殲-11BH),其「厚此薄彼」的做法真令日本顏面無存!


(系列評論四之四,完)

作者簡介﹕香港軍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