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王鍏﹕回應對文憑試擬題及評核之質疑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30日 06:35
2014年09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考評局作為獨立的法定機構,致力以公開、公平、誠實及問責的原則,管理及舉辦各項公開考試。就9月25日刊於《明報》觀點版的〈抗爭是學習通識的成果?——探討「通識科偏重政治」的深層原因〉一文,作者有關公開考試擬題制度的論述存在不實及誤解之處,我們有必要回應與澄清,以釐清事實,促進理性的專業討論。


公開考試的擬題機制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24個甲類科目分別設有「審題委員會」,由試卷主席、擬題員與審題員組成。除考評局的科目經理,還包括科目/課程專家、經驗豐富的中學教師及大專院校學者。「審題委員會」的工作是要按照《課程及評估指引》及《評核大綱》制定試題及評卷參考。


考評局透過不同途徑聘任「審題委員會」成員,包括由學校及「科目委員會」提名,亦會從資深閱卷員中挑選,遴選時主要考慮其學科知識和素養,以及相關教學和評核的經驗;各科的「審題委員會」的提名亦會經評核發展總經理或助理總經理審核。「審題委員會」成員的聘任亦會每年檢視及有所更替。


「審題委員會」的成員不論個人背景與信念,均須依從考評局的既定機制,專業地按課程及評核的要求擬題,確保試卷能有效、公平地評核學生。試卷主席負責領導擬定試題及評卷參考的工作,確保試卷能體現課程的精神及配合《評核大綱》的要求。


公開考試後,試卷主席負責領導評卷工作,包括與助理試卷主席評閱樣本答卷及分析考生實際表現,以釐定評分準則及標準;試卷主席亦負責主持閱卷員會議,向閱卷員解釋評核目的及各題目的要求,並解答閱卷員的提問,盡力確保評核的尺度一致。


閱卷員大多為前線教師。考評局每年公開招聘閱卷員,並設積分點機制,遴選準則包括申請者的相關教學及評卷經驗、學歷和是否擔任科主任等,以計算積分點,而取錄分數按每年申請人的數目及資歷而定。不論是委任試卷主席、「審題委員會」成員或聘任閱卷員,其政治背景或立場均與是否獲聘無關。


試題設計與檢討

公開考試擬題的首要原則乃符合《課程及評估指引》的要求及有效評核學生的能力。根據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課程設計原則是「透過研習不同情境的議題,令學生有機會綜合及應用過往的學習所得,並能繼續擴闊及深化知識基礎」。因此,通識教育科透過真實的社會議題來設問,從而評核考生對議題的理解、相關知識和概念的運用及不同的思維能力。當代議題多涉及課程的不同單元,故公開考試採用「跨單元」方式命題,要求學生融會貫通,作答時需聯繫課程不同單元的概念。因此,通識教育科的試題不宜亦不能簡單地以「政治」、「經濟」、「全球化」等框架劃分和歸類,並計算各單元於試卷所佔的比重。


考評局十分重視教育界的專業意見,每年均會向學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各科目教師對《評核大綱》、試題設計與校本評核等的意見。根據2014年通識教育科考試的調查結果,約九成回覆的學校同意試題能反映評核及《課程及評估指引》的宗旨和評核目標;亦有逾八成學校認同試卷能均衡涵蓋課程的不同部分。此外,我們每年亦會舉行教師簡介會,講解及分析試題要求和考生的表現,同時了解學科教師對試題及評分準則的意見。


此外,每年公開考試後各科都會進行不同形式的檢討,包括海外審查、試卷質素審查,以及科目委員會的試後檢討。檢討範圍包括試卷及評卷參考是否符合課程宗旨和考核目標、試題水平、評核基本知識與高階能力之間的平衡、試卷用詞、評卷指引的清晰和恰當程度等等。檢討結果均會提交負責來年考試的「審題委員會」跟進,讓他們在擬題時作參考,以確保試卷的質素及作持續改進。


每年均有數以千計的教育工作者協助舉辦公開考試,為了確保考試公平公正,「審題委員會」成員的身分必須保密,然而,考評局設有嚴謹機制,確保不同崗位的考務人員都能專業地完成任務,維護公開考試的公信力及認受性。


作者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公開考試總監

■小啟﹕明天(10月1日)及後天(10月2日)為公眾假期,觀點版休版,周五(10月3日)復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