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卡梅倫的showhand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9日 06:35
2014年09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蘇格蘭獨立公投前夕,我正在倫敦出差。星期四的早上,我好奇地買了當日所有英國本地出版的報紙,看了他們的頭條,清一色都是支持蘇格蘭人「Say No」,完全體驗英格蘭的本土意識。


香港因為正在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政制爭拗,中央願意給的和大部分市民希望拿的,有明顯的距離。種種因素——有些是人為的、有些是客觀的,令這場爭拗愈趨兩極化。民主派支持者很容易將蘇格蘭公投對號入座,以彰顯民族自決的立場。


這也許是一廂情願,蘇格蘭人這次公投所擁有的權力是「倫敦給多少,蘇格蘭人便有多少」,跟北京政改白皮書的論調如出一轍。英國首相卡梅倫因為抵受不住蘇格蘭民族黨魁薩孟德(Alex Salmond)不停的吵嚷要爭取更多的自決權,於是決定來一下show hand(梭哈),說要不就來一場公投吧!


賭蘇會向現實低頭 卡梅倫險勝

但公投議題不可以有中間路線的,一就是留在大不列顛帝國、二就是不留。不留就是代表蘇格蘭需要經濟獨立、甚至脫離英鎊。卡梅倫的算盤是﹕蘇格蘭人會向經濟現實低頭,最終他然贏了這場賭博,但只能說是險勝,有45%的蘇格蘭人選擇獨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投票結果公布後,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和在野公黨都急不及待走出來高呼會承擔諾言,希望能夠安撫這45%的人的失落。統派這一回算是大步跨過危機,然而此事突顯政客的賭博很多時會失控釀出大禍。


歷史充滿偶然性,因為不是一個controlled experiment,很難為「如果」作出推斷。香港今日的僵局不多不少是因為習近平上台後權力高度集中,走鷹派路線所致;退一步想,如果沒有薄熙來的挑戰,習總是不是仍會走得哪麼硬的路線呢?如果沒有胡溫當政十年的溫吞水管理,導致貪污叢生, 習書記的強勢不一定顯得有理。在歷史的洪流裏,多年之後人民會怎樣看待香港的政改?是一件好事,抑或壞事?很難說。


難為「如果」作推斷

近年,兩岸言論開禁,歷史翻案頻頻。以近代史為例,抗日戰爭亦多了很多看法,在大陸,蔣介石的功勞固是重新被肯定,中國抗日從道德和民族主義角度看是絕對正確的。但從全世界人民福祉看,有一種說法是﹕如果當時中國和日本結城下之盟,武力強大的日本可能最終會被中國文化同化,就像清朝入關之後,製造了世界歷史上第五大的帝國,疆土和勢力遠超出之前漢族當家的朝代(所以,孫中山的反清復明是經不起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中日結盟一方面避免了很多戰爭帶來的人命損失;此外亦可能會締造一個更強大的「中國」。如今被視為千古罪人的汪精衛,當年也許是這樣想的。我個人不一定同意這種想法,但我覺得事情有辯論的空間。


國家毋需大 只要人民生活富足

我的理想大同社會是人不會為了國界種族而起紛爭,甚至塗炭生靈。國家毋須大,只要人民生活富足,就像很多北歐小國。當然另一種講法就是﹕當前中國社會,如果沒有經濟起飛、沒有強槍利炮,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會比現在差很多。這也許是現實,但不是理想。


在眾多報章頭條中,我獨喜《Independent》引用Andreas Whittam Smith所說「whatever the result,we ought to celebrate a carnival of democracy from which the rest of the world can learn」(不論結果如何,這場民主嘉年華都值得世界其他地方學習)。


真的,政治角力的結果,長遠孰好孰壞,我們都沒有智慧去判斷,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真相。但過程的公義與否,卻是很明顯的。It is the process,stupid.


[張宗永 翼之聯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