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慧詩奪兩金創紀錄 石偉雄體操零的突破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7日 06:35
2014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仁川亞運迄今,港隊成績不俗,4面金牌盛載着「女車神」李慧詩、體操健兒石偉雄和划艇好手駱坤海的堅毅和努力,他們獲得應有回報,同時為香港增添光采。仁川亞運其他比賽,港隊健兒還有奪牌機會,而迄今所見,健兒們即使未能進三甲,表現出來的拼搏、積極進取和自信精神面貌,使人欣喜,期望往後的比賽,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更佳成績。


本地運動員成材

頻奪佳績值得欣喜

駱坤海在單人雙槳輕量級划艇比賽奪得的一面金牌,是香港划艇隊歷來在亞運的首面金牌,這是開創歷史,極具意義。李慧詩是單車隊奪標希望所寄,她不負衆望,先後在凱林賽、爭先賽擊敗強勁對手,奪得金牌,這是歷來香港單車健兒首次在同一屆亞運奪兩金,李慧詩創造了歷史。駱坤海在划艇項目金牌零的突破,當然難得,而這是划艇隊過去在多屆亞運得過銅牌、銀牌基礎上的進步,而以駱坤海的實力,賽前已經是奪標大熱,只要發揮正常就會掄元,因此他的奪金並無太大驚喜;至於李慧詩,已是舉世公認的頂尖高手,她拼搏奪兩金,固然使人興奮,但是也缺乏驚喜元素。


3項歷史紀錄之中,以石偉雄奪得跳馬金牌,才真正使人驚喜,因為比賽之前無人想過會有此結果,連石偉雄也說「從未想過會贏」,有人用「石破天驚」形容這面金牌,絕不為過。體操運動在香港,一向是冷門項目,缺乏基本設施,參加者不多,5年前,石偉雄在全國體操錦標賽、今年在泛太平洋跳馬錦標賽,同樣獲得跳馬季軍,顯示他已經嶄露頭角,不過,市民對他和體操隊的情况所知甚少,石偉雄未能進入社會與市民的視角。


石偉雄在仁川亞運奪金之後,人們才依稀記起兩年前他在倫敦奧運摔下來的一幕,然後才知道石偉雄在缺乏支援、連港人的精神上支持也無着的情况下埋首苦練,即使跌過、傷過、痛過,他獨自默默承受。石偉雄選擇了體操之路,由於本地沒有足夠條件,他自幼就內地香港兩邊跑,尋師學習,而操練之刻苦與痛苦,不足為外人道;石偉雄的跳馬動作,由起跑、踏板、飛躍、翻滾、落地,只是幾秒鐘的事,但是台上這一跳,豈止台下10年功。石偉雄由6歲開始,練到今年22歲,終於一嘗大賽冠軍滋味,這是孤身一人在內地受訓,倒立一次半小時、來回跑5層樓梯100次、受傷塗完碘酒再上槓,才練就大家見到的身手。因此,石偉雄這面金牌的含金量,從個人奮鬥到對香港體操可能帶來附加價值,彌足珍貴。


石偉雄與港人的疏離,與他要經常到內地接受訓練有關,但是這位在彩雲邨長大的香港仔,與駱坤海、李慧詩一樣,充分表現出港人堅毅、刻苦、努力的一面。李慧詩在牛頭角下邨長大,成名之後,被稱為「牛下女車神」;石偉雄在彩雲邨出身,稱他為「彩雲仔」,較什麼體操王子,或許來得更親切和在地。


香港新一代肯拼搏

使人對前景增信心

不少成年人經常抱怨新一代耽於逸樂,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生追求,石偉雄、駱坤海、李慧詩展示的是另外一些故事,類似他們的年輕人,在香港肯定還有很多,使人對處於紛亂中的香港前景,增添一些信心。1996年「風之后」李麗珊在亞特蘭大奧運會為香港歷史性地奪得首面奧運金牌,當時她曾經感慨地說,「我可以在奧運會奪金牌,證明香港運動員並不是垃圾」。隨着近年港隊健兒在國際和大型比賽屢獲佳績,說明香港運動員爭氣,回應了李麗珊當年的抱怨。香港運動員,有你的!


近年香港運動員一洗頹風,而且本土培養成材的愈來愈多,一改過去多靠「國援」支撐局面的情况,相信與政府透過體育學院實行精英制有關。成為精英項目的運動員,獲得資助,他們得到一定收入,專心投入訓練,加上體院有良好的教練、醫療、科研隊伍,從體能、訓練、傷病治療等,全面支援協助。當然,未能成為精英項目的運動員,處境就十分艱難了。今次石偉雄奪金,他一再為體操項目因此得以繼續成為精英項目而欣喜,因為拿不到成績,體操會被踢出精英項目,他擔心體操隊可能因而維持不下去了。


精英體制經常被批評運動員做出成績才獲收納,否則就讓他們自生自滅,認為這個體制可能糟蹋了有潛質的運動員。不過,若不以成績劃線,則以什麼準則投放資源協助運動員,相信是更難解決和可能衍生徇私等弊端,現在精英體制見到成效,看不到有根本性問題。不過,現行做法體現有效管理之餘,精英制若加入恰當人性化因素,或許更加完整。例如一些單車項目,部分隊員會自我犧牲、掩護具實力隊友奪獎牌,這樣,其他隊員變得無成績,按精英制規定要降級減薪,以往「車神」黃金寶奪標,就出現這種情况。類似有這種特質的比賽,精英制若更人性化處理,會更合理和妥當。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