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上海今年對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的內容作出了一定調整,為減輕學生負擔,將原先7個單元45篇課文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並減少識字量和寫字量。最引人注目的一項改變是刪除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
習近平質疑「去中國化」
也許上海市教委那些教科書修改者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自以為替學生減負、壓縮教學內容的修改方案,卻引來外界一片質疑聲。而前些天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更可能對他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據新華社報道,教師節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相關活動時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裏,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當然,市教委教研室對於刪除古詩詞也有自己的解釋:在聽力材料中保留了這8首古詩,保證學生既能體會古詩的美妙,又毋須背誦識字。
出於好奇,筆者搜索了一下舊版教科書,看看到底是哪8首古詩被當成「負擔」減去,究竟是裏面有什麼生僻字,還是過於高深的道理,不適合一年級的孩子學習?
查詢後發現,被刪除的古詩均屬傳統啟蒙類,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要求學生書寫的,也是一些較為簡單的漢字,如「雲」、「尺」、「言」、「午」、「辛苦」等等。
愈改愈亂 影響國民質素
筆者不能理解為什麼這幾首古詩被刪除,同時也更能理解為何此舉遭到外界如此猛烈的質疑。一來,與其他被保留或替換的教學內容相比,古詩詞的「負擔性」究竟體現在何處?那些結構簡單的常用字,怎麼就成了小學生的負擔?既然教研室的老師們也希望孩子能體會到古詩之美,那難道古詩只有音韻美,而沒有哲理美?與其他需要背誦的內容相比,古詩詞究竟遜色在何處?對於這些問題,恐怕很難求得個合邏輯的答案。
二來,一邊是教育主管部門拚命通過刪減教學內容減負,一邊卻是身邊的家長們怨聲載道,講述從幼稚園到初高中各類補習的血淚史。兩廂裏的差異如此明顯,讓人不得不感嘆,這一場以減負為主旨的教育改革,轟轟烈烈地推行了10多年,到頭來卻是負擔愈減愈重,教學理念愈改愈亂。
教育之於國民質素的培養至關重要,國民質素的提升又直接影響到國家發展。對幼童的教育更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因而對教科書的修改更應審慎,不僅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接受能力,更要兼顧古今中西,科學和人文之間亦不可偏廢。如此簡單粗暴地將古詩詞剔出正式教學內容,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習近平質疑「去中國化」
也許上海市教委那些教科書修改者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自以為替學生減負、壓縮教學內容的修改方案,卻引來外界一片質疑聲。而前些天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更可能對他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據新華社報道,教師節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相關活動時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裏,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當然,市教委教研室對於刪除古詩詞也有自己的解釋:在聽力材料中保留了這8首古詩,保證學生既能體會古詩的美妙,又毋須背誦識字。
出於好奇,筆者搜索了一下舊版教科書,看看到底是哪8首古詩被當成「負擔」減去,究竟是裏面有什麼生僻字,還是過於高深的道理,不適合一年級的孩子學習?
查詢後發現,被刪除的古詩均屬傳統啟蒙類,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要求學生書寫的,也是一些較為簡單的漢字,如「雲」、「尺」、「言」、「午」、「辛苦」等等。
愈改愈亂 影響國民質素
筆者不能理解為什麼這幾首古詩被刪除,同時也更能理解為何此舉遭到外界如此猛烈的質疑。一來,與其他被保留或替換的教學內容相比,古詩詞的「負擔性」究竟體現在何處?那些結構簡單的常用字,怎麼就成了小學生的負擔?既然教研室的老師們也希望孩子能體會到古詩之美,那難道古詩只有音韻美,而沒有哲理美?與其他需要背誦的內容相比,古詩詞究竟遜色在何處?對於這些問題,恐怕很難求得個合邏輯的答案。
二來,一邊是教育主管部門拚命通過刪減教學內容減負,一邊卻是身邊的家長們怨聲載道,講述從幼稚園到初高中各類補習的血淚史。兩廂裏的差異如此明顯,讓人不得不感嘆,這一場以減負為主旨的教育改革,轟轟烈烈地推行了10多年,到頭來卻是負擔愈減愈重,教學理念愈改愈亂。
教育之於國民質素的培養至關重要,國民質素的提升又直接影響到國家發展。對幼童的教育更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因而對教科書的修改更應審慎,不僅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接受能力,更要兼顧古今中西,科學和人文之間亦不可偏廢。如此簡單粗暴地將古詩詞剔出正式教學內容,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