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傳統智慧告訴我們,預防登革熱蔓延的重點在於滅蚊,但巴西研究人員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里約熱內盧「放蚊」,原來放出的伊蚊被注入一種名為「Wolbachia」的共生菌,可以阻止登革熱病毒在蚊子體內繁殖。研究人員期望,打了「疫苗」的伊蚊可以成為當地蚊子主流,變相截斷登革熱傳播途徑。
注入共生菌 阻病毒遺傳
首批伊蚊在里約北郊放出,每月放1萬隻,前後共4個月。Wolbachia在60%昆蟲體內可以找到,這種共生菌儼如登革熱病毒的「疫苗」,可以阻止該病毒在伊蚊繁殖。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影響伊蚊繁殖。受Wolbachia感染的雄性伊蚊若向未受感染的雌性伊蚊卵子授精,卵子無法孵化成幼蟲,而若雄性和雌性伊蚊都受感染,或只有雌性伊蚊受感染,其後代都會帶有Wolbachia。因此,理論上即使研究員未有放出更多伊蚊,受感染伊蚊仍可在繁殖過程中逐漸變成主流類型,令登革熱無法延續。
巴西是全球登革熱最嚴重的國家,2009至2014年間有320萬案例,800人因此喪生。該計劃未來還會在澳洲、越南和印尼試行,2016年會有更大規模的研究審視新招成效。
(BBC)
注入共生菌 阻病毒遺傳
首批伊蚊在里約北郊放出,每月放1萬隻,前後共4個月。Wolbachia在60%昆蟲體內可以找到,這種共生菌儼如登革熱病毒的「疫苗」,可以阻止該病毒在伊蚊繁殖。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影響伊蚊繁殖。受Wolbachia感染的雄性伊蚊若向未受感染的雌性伊蚊卵子授精,卵子無法孵化成幼蟲,而若雄性和雌性伊蚊都受感染,或只有雌性伊蚊受感染,其後代都會帶有Wolbachia。因此,理論上即使研究員未有放出更多伊蚊,受感染伊蚊仍可在繁殖過程中逐漸變成主流類型,令登革熱無法延續。
巴西是全球登革熱最嚴重的國家,2009至2014年間有320萬案例,800人因此喪生。該計劃未來還會在澳洲、越南和印尼試行,2016年會有更大規模的研究審視新招成效。
(BBC)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