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發展商與互聯網金融近期開始扯上關係,美其名是強強聯手,讓傳統地產銷售與互聯網創新結合,人民投資置業兩雙宜。但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警告,這種合作與過去內房藉信託產品集資相差無幾。而在內房不景,周轉日難,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未清晰,投資者保障欠奉之下,實際上是「高危與高危聯手」。胡星斗指出,未有互聯網金融之時,一些小型內房難向銀行借貸,將項目包裝成信託產品集資,操作和現時內房利用互聯網金融推出網上「寶寶產品」大同小異,都是拿民眾的錢去周轉,高回報亦只因內房以其他方式借貸的成本更高之故。「互聯網金融是新東西,如何監管如何保障市民都未有清晰指引,萬一產品爆煲,如何善後也未知。」
屬試水性質 金額規模不大
他指現時推出地產加互聯網金融的風氣若漫延至小內房或金融公司,爆煲對市民而言是雙重打擊。以邯鄲多間房企非法集資93億無力兌付一事為例,其中一間房企便是透過投資加買樓方式,投資者交納認購金獲得買樓資格,除了認購金可抵銷房款,還可享年息30厘投資回報,「原理相同,就只差在不是透過網上認購罷了」。
屬試水性質 金額規模不大
他指現時推出地產加互聯網金融的風氣若漫延至小內房或金融公司,爆煲對市民而言是雙重打擊。以邯鄲多間房企非法集資93億無力兌付一事為例,其中一間房企便是透過投資加買樓方式,投資者交納認購金獲得買樓資格,除了認購金可抵銷房款,還可享年息30厘投資回報,「原理相同,就只差在不是透過網上認購罷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