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雖然地方政府可透過調節開支,依靠儲備或出售資產來應對較短期的房地產低迷對地方財政的不利影響,但如情况長期化,又有何對策?鍾良認為,從長期來看,地方政府的財政健康度將取決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進行廣泛的財政改革的能力。
「事實上,地方政府不能長期減少資本支出,因為中央地方政府需要實現一定的增長目標來確保經濟和社會穩定。此外,大規模出售資產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或者不符合大多數地方政府的最佳經濟利益。」
他指出,很多公共財政改革措施已經顯示出相對於支出改善地方政府收入的良好潛力。比如地方政府一直推動公私合作制(PPP)(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的建設-經營-轉讓,BOT),這可能令地方政府能削減資本支出而毋須減少公共服務。
另外,開徵住宅房地產稅固然有用,但相信有關政策在2016年前不會出台。「我們預計,如果房地產市場低迷時間超過3年且財政改革推進緩慢,中央政府可能被迫出手干預,來防止地方政府面臨嚴重的財務壓力。干預措施包括幫助地方政府對債務展期、在經濟嚴重放緩時出台刺激計畫、調整政策來阻止房地產市場回檔或者直接向地方政府提供財務支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