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日相鳩山友紀夫:釣島死結今世難解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4日 06:35
2014年09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前首相鳩山友紀夫,原名「由紀夫」,兩年前為宣揚友愛之道,把名字換了個「友」字。強調「友」之道的鳩山,是日本政壇上少有的「親華派」,向來大力推進中日和解,獲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形容為「中國老朋友」。與日本主流意見不同,鳩山把中日關係目前「最艱難的時刻」歸因於日本政客,「中國只是在反應」。他認為中日關係解凍的主動權在安倍政府,但他對短期解決中日爭端毫不樂觀,「釣魚島爭議在我們這個世代都難以解決」。


任民主黨首相 結束自民黨長期執政

鳩山家族是日本顯赫政治世家,鳩山友紀夫本人更在2009年代表日本民主黨出任首相,終結了日本自民黨戰後長期執政的歷史。雖然任內鳩山致力改善中日關係,然而執政未到一年即下台,此後中日關係急轉直下。


炎熱的8月,鳩山友紀夫與記者相約在政要雲集的東京赤坂。鳩山本人比電視上顯得更為高大,一雙巨目最為突出。鳩山曾以「宇宙人」自嘲,意即雙目大似外星人。他語速不快,比起政治家,更像一位謙和的學者。在鳩山事務所最醒目的位置,懸掛着鳩山當選首相時的相片,旁邊寫着碩大兩個字﹕友愛。


極不認同安倍參拜靖國

鳩山首先開門見山地表示,釣魚島「國有化」加上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現在的確是(邦交正常化)42年以來日中關係最艱難的時刻。不得不說,這大部分的責任在日本」。


對於安倍晉三公然參拜靖國,鳩山極不認同,「日本已認可了東京審判的判決,並以此為基石,才構築了戰後日本社會。首相去參拜這些甲級戰犯,就意味着對戰爭不是否定,甚至是肯定」。鳩山強調,「加害者容易忘記,對於被害者來說,傷痛不會消失,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


對於靖國問題如何解決,鳩山表示自己一貫主張是另建一個無宗教的國家級墓苑,悼念戰爭死難者。他坦言,目前要建新的國家級墓苑很難,但這是最理想的。


釣島問題 應再「擱置爭議」

另一焦點釣魚島爭端劍拔弩張,日本政府卻否認存在爭議。鳩山表示,前外務省事務次官栗山尚一也說了當時(1972年談判)的確就「擱置爭議」達成默契。「現在日本政府改口說不存在領土問題,我認為是很有問題的。」鳩山指中日應該承認過去有過的承諾,並以此為基礎,找到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方法。「應該再一次擱置爭議,愈是主張不存在領土問題,愈是在挑釁對方。」


安倍政府今年初解禁自衛權,令國際社會憂慮日本軍國主義復辟。鳩山坦言日本過分宣傳中國威脅論,以此為理據解禁集體自衛權。「我覺得中日不可能打仗,中國領導人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鳩山表示,現在已不是靠軍力解決問題的時代,世界趨勢是往命運共同體發展,「日本不能往被孤立的方向走」。鳩山又指內心強大的領導人會通過對話引導和平,「安倍也就是逞強,不是真的強硬,小狗叫,大狗是不叫的」。


「中國領導人完全沒打仗想法」

中日兩國新任領導人至今尚未會面,因此於11月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倍加引人矚目。鳩山強調,APEC必須成為改善兩國關係的契機。「前駐華大使丹羽提過『freeze』(凍結)釣魚島問題,其實和擱置爭議是一個意思,需要下工夫找一個這樣的提法,達成會談。」


不過,鳩山對於中日兩國在短期內解決爭端不存厚望,「釣魚島徹底歸屬問題,在我們這個世代應該看不到」。


(中日關係系列 之二)

文﹕明報記者 甄佳佳

圖﹕余俊亮

◆影片區 - 鳩山友紀夫專訪片段:http://link.mingpao.com/18454.htm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