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工商和專業界訪京團,並與他們座談,歷時約1小時半,有關內容,即使傳媒的報道不完整,仍然揭示這位中國最高領導人闡述香港事務,內容十分豐富,這個重要講話若全部發表,可以增進港人就中央對港政策的認識和了解。綜合傳媒報道,習近平講政改與特首普選,因為時效性強而受關注,不過,他有關「香港的命運與國家緊密相連」的論述,事關香港日後發展方向,更值得咀嚼思考。
港人追求的民主夢幻滅
自由法治不容倒退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政改框架的決定,習近平形容為「憲制性法律,必須得到尊重和嚴格遵守」,他的表態,把無真正選擇的特首普選安排,打成鐵案;另外,習近平說「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中央信任的愛國愛港人士」。愛國愛港本來就無法律依循,可以各有準則,此所以泛民中人,甚或主張結束一黨專政的人,都說自己愛國愛港,習近平的提法,揭示中央信任才是真真正正的先決條件,即使愛國愛港的人,得不到中央信任,也無緣做特首。
習近平點出特首人選關鍵之處,顯示中央認知的普選,與港人30年爭取的民主普選有巨大落差,以中央之強勢,習近平不啻宣告港人追求的民主夢幻滅,因為以中央信任為前提的特首普選,看不到可以落實體現港人認知的民主選舉。
30年前,認同民主回歸的港人,並非不知道就普選、民主的內涵,與內地有根本差異,當時,港人本着有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特殊方針政策,加上香港有港人珍而重之的自由與法治,而且判斷中國整體發展對香港的倚賴仍多,因此認為挾此諸多有利因素,港人最終可以圓民主美夢。不過,30年之後,除了自由與法治之外,其他有利因素被拿走的拿走,中國經濟崛起也改變了內地與香港依存關係,民主對於港人而言,始終是水月鏡花。
港人追求的民主夢幻滅,接下來港人要關顧一貫珍惜、體現核心價值的自由與法治,會否受到侵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白皮書把法官歸屬治港者,提出要他們愛國等,在法律、司法界已經引起強烈反響,習近平多年前在港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三者應該配合,若現在要落實執行,法治危矣!至於自由,近年對示威遊行人士檢控增多,是否顯示自由逐步收緊,尚待觀察,習近平表示「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處置各種破壞社會秩序的違法活動」,這種「依法治港」的宣示,會否使法治變質為替當權者服務的工具,法律成為打壓異見者的依據,須密切監察。這些是習近平論港事,對政治層面事務之緊和港人應該思考的因應之道。
中共建政65年以來,習近平說「香港與祖國風雨同舟、命運相依,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他從當年解放軍勒馬深圳河畔,說起新中國對香港採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內地改革開放,港人通過投資、貿易和多種形式合作,幫助內地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回歸以來,香港走上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等。
習近平這番論述,基本上肯定香港對新中國的作用。當年不解放香港,使得韓戰時中國備受西方圍堵,香港成為突破禁運的窗口,另外,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的作用,這些,俱往矣。新階段的內地與香港互動,雖云互惠互利,但是國家照顧香港的情况,甚為明顯,特別是2003年之後,若非國家讓國企來港上市集資、開放內地民衆來港自由行,香港經濟不可能那麼快復蘇;今時今日,內地對香港的影響,已經超過外圍其他因素,香港經濟對國家的依存,已經超過美國,這種「主客易位」,相信是中央在香港政改問題上寸步不讓的原因之一。
重振經濟再爭民主
須凝聚共識共同抉擇
有與會者覆述,習近平在會見時談到自由行,指出這個政策意在幫助香港,卻變成中港矛盾,他提到馬爾代夫歡迎內地旅客,有內地民衆不來香港,可以到其他地方遊玩之意;另外,習近平特別提到四小龍經濟,香港曾居首位,提醒香港要重視找經濟出路,不能爭拗不前。從傳媒報道和與會者覆述,未見習近平在促進香港經濟長遠發展方面,有什麼提示或透露中央的構思,不過,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習近平說到,近代以來,香港的命運與國家緊密相連,香港在實現中國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往後的發展中,習近平仍然寄望香港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不過,以香港現况,能否再起到歷來對國家的作用和功能,包括習近平在內,都未能給出答案。
回歸以來,香港除了政治爭拗不斷,經濟民生發展停滯不前,不少指標倒退,已經被新加坡、韓國等競爭對手拋離,現在主要靠國家輸血,才得以維持表面繁榮;只要客觀審視香港現况的人,都看到這顆「東方之珠」的處境和困局。若認同今次中央對港政改抓緊,與香港經濟衰落、需要倚賴國家生存有關,則如何振興經濟,是港人需要思考的問題。現階段民主普選既已關進鐵籠,香港是否繼續被政治鬥爭牽着走,使經濟、社會更加沉淪?還是重振經濟、加強公民社會,厚植香港的籌碼,為下一階段的民主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港人就此要冷靜思考,凝聚共識,共同抉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港人追求的民主夢幻滅
自由法治不容倒退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政改框架的決定,習近平形容為「憲制性法律,必須得到尊重和嚴格遵守」,他的表態,把無真正選擇的特首普選安排,打成鐵案;另外,習近平說「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中央信任的愛國愛港人士」。愛國愛港本來就無法律依循,可以各有準則,此所以泛民中人,甚或主張結束一黨專政的人,都說自己愛國愛港,習近平的提法,揭示中央信任才是真真正正的先決條件,即使愛國愛港的人,得不到中央信任,也無緣做特首。
習近平點出特首人選關鍵之處,顯示中央認知的普選,與港人30年爭取的民主普選有巨大落差,以中央之強勢,習近平不啻宣告港人追求的民主夢幻滅,因為以中央信任為前提的特首普選,看不到可以落實體現港人認知的民主選舉。
30年前,認同民主回歸的港人,並非不知道就普選、民主的內涵,與內地有根本差異,當時,港人本着有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特殊方針政策,加上香港有港人珍而重之的自由與法治,而且判斷中國整體發展對香港的倚賴仍多,因此認為挾此諸多有利因素,港人最終可以圓民主美夢。不過,30年之後,除了自由與法治之外,其他有利因素被拿走的拿走,中國經濟崛起也改變了內地與香港依存關係,民主對於港人而言,始終是水月鏡花。
港人追求的民主夢幻滅,接下來港人要關顧一貫珍惜、體現核心價值的自由與法治,會否受到侵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白皮書把法官歸屬治港者,提出要他們愛國等,在法律、司法界已經引起強烈反響,習近平多年前在港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三者應該配合,若現在要落實執行,法治危矣!至於自由,近年對示威遊行人士檢控增多,是否顯示自由逐步收緊,尚待觀察,習近平表示「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處置各種破壞社會秩序的違法活動」,這種「依法治港」的宣示,會否使法治變質為替當權者服務的工具,法律成為打壓異見者的依據,須密切監察。這些是習近平論港事,對政治層面事務之緊和港人應該思考的因應之道。
中共建政65年以來,習近平說「香港與祖國風雨同舟、命運相依,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他從當年解放軍勒馬深圳河畔,說起新中國對香港採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內地改革開放,港人通過投資、貿易和多種形式合作,幫助內地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回歸以來,香港走上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等。
習近平這番論述,基本上肯定香港對新中國的作用。當年不解放香港,使得韓戰時中國備受西方圍堵,香港成為突破禁運的窗口,另外,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的作用,這些,俱往矣。新階段的內地與香港互動,雖云互惠互利,但是國家照顧香港的情况,甚為明顯,特別是2003年之後,若非國家讓國企來港上市集資、開放內地民衆來港自由行,香港經濟不可能那麼快復蘇;今時今日,內地對香港的影響,已經超過外圍其他因素,香港經濟對國家的依存,已經超過美國,這種「主客易位」,相信是中央在香港政改問題上寸步不讓的原因之一。
重振經濟再爭民主
須凝聚共識共同抉擇
有與會者覆述,習近平在會見時談到自由行,指出這個政策意在幫助香港,卻變成中港矛盾,他提到馬爾代夫歡迎內地旅客,有內地民衆不來香港,可以到其他地方遊玩之意;另外,習近平特別提到四小龍經濟,香港曾居首位,提醒香港要重視找經濟出路,不能爭拗不前。從傳媒報道和與會者覆述,未見習近平在促進香港經濟長遠發展方面,有什麼提示或透露中央的構思,不過,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習近平說到,近代以來,香港的命運與國家緊密相連,香港在實現中國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往後的發展中,習近平仍然寄望香港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不過,以香港現况,能否再起到歷來對國家的作用和功能,包括習近平在內,都未能給出答案。
回歸以來,香港除了政治爭拗不斷,經濟民生發展停滯不前,不少指標倒退,已經被新加坡、韓國等競爭對手拋離,現在主要靠國家輸血,才得以維持表面繁榮;只要客觀審視香港現况的人,都看到這顆「東方之珠」的處境和困局。若認同今次中央對港政改抓緊,與香港經濟衰落、需要倚賴國家生存有關,則如何振興經濟,是港人需要思考的問題。現階段民主普選既已關進鐵籠,香港是否繼續被政治鬥爭牽着走,使經濟、社會更加沉淪?還是重振經濟、加強公民社會,厚植香港的籌碼,為下一階段的民主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港人就此要冷靜思考,凝聚共識,共同抉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