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女兒13歲,和爸爸關係較密切,常說我偏心9歲的弟弟,其實我沒有,但她很敏感。早前我在家中弄薯餅,弟弟年紀小,我少分一個給他,姊姊多吃一個,但弟弟嚷着多要一件,我便給他做。姊姊不高興,說我寵弟弟,他一說要就立刻幫他做,又不入廚房幫手。我已叫丈夫和她談,但他忙且不細心。怎樣讓女兒明白我沒偏心?
為何她會有偏頗想法?
答﹕
小朋友認為家長偏心,固然源於一份敏感,同時,亦因為父母確實有偏心,他們才感受到,並反映出來。家長往往自覺沒有偏袒任何一方,更認為是孩子的想法偏頗,反而把問題移到孩子身上。
家長毋須判定孩子的想法是否偏頗,而是回應她的投訴。孩子感覺父母的關注不足,意味着她希望獲得更多關注。事實上,子女渴望被父母關注,並無對錯之別,重點是如何回應,多加關心。就讀者的描述,看到家長會衡量弟弟年紀小,食量少,故少給他一個薯餅,言語間可能已流露你把關注點集中在弟弟身上。其實,你亦可以詢問姊姊,她已13歲,想吃多少個?多一個是否足夠?讓姊弟二人獲得同等的關注,他們才感受到家長無偏私的愛。
宜多用行動表達關心
日常生活中,不要純粹以言語解釋,想孩子明白,應從行動出發,表達關心。比方女兒願意入廚房幫手,對於她的熱誠、對媽媽的善意和對家人的親近,應表示欣賞。同時,可以多點身體接觸,拉拉手,拍拍肩膊,表達友善,讓她體會到被關心。然而,不少家長感到難以做到這種回應,因為對某個孩子的偏心是無意間流露,他們不願意承認本身有這種偏頗的關注。
不回應恐加劇爭拗
讀者提到想交由丈夫與女兒談,從輔導角度去看你的家庭,是否你和兒子較親近,女兒則和父親較親?但丈夫卻很忙又不細心,他對女兒的關注會否不如你想像多,令女兒更覺被忽略?你和丈夫在管教子女上,是否欠缺共識?這些都需要關注。
總的來說,讀者要關心女兒的感受,若不回應她對偏心的指控,她只覺得媽媽的愛只給弟弟,你可說是製造了姊弟間的對立,你和他們的爭拗只會沒完沒了。對姊弟倆的關注只要能做到一視同仁,姊姊感受到媽媽的愛惜,她自然會把這種愛惜轉化到弟弟身上,懂得愛護弟弟。
資料提供﹕香港明愛家庭啟導成長計劃培訓主任(註冊社工)葉麗貞
為何她會有偏頗想法?
答﹕
小朋友認為家長偏心,固然源於一份敏感,同時,亦因為父母確實有偏心,他們才感受到,並反映出來。家長往往自覺沒有偏袒任何一方,更認為是孩子的想法偏頗,反而把問題移到孩子身上。
家長毋須判定孩子的想法是否偏頗,而是回應她的投訴。孩子感覺父母的關注不足,意味着她希望獲得更多關注。事實上,子女渴望被父母關注,並無對錯之別,重點是如何回應,多加關心。就讀者的描述,看到家長會衡量弟弟年紀小,食量少,故少給他一個薯餅,言語間可能已流露你把關注點集中在弟弟身上。其實,你亦可以詢問姊姊,她已13歲,想吃多少個?多一個是否足夠?讓姊弟二人獲得同等的關注,他們才感受到家長無偏私的愛。
宜多用行動表達關心
日常生活中,不要純粹以言語解釋,想孩子明白,應從行動出發,表達關心。比方女兒願意入廚房幫手,對於她的熱誠、對媽媽的善意和對家人的親近,應表示欣賞。同時,可以多點身體接觸,拉拉手,拍拍肩膊,表達友善,讓她體會到被關心。然而,不少家長感到難以做到這種回應,因為對某個孩子的偏心是無意間流露,他們不願意承認本身有這種偏頗的關注。
不回應恐加劇爭拗
讀者提到想交由丈夫與女兒談,從輔導角度去看你的家庭,是否你和兒子較親近,女兒則和父親較親?但丈夫卻很忙又不細心,他對女兒的關注會否不如你想像多,令女兒更覺被忽略?你和丈夫在管教子女上,是否欠缺共識?這些都需要關注。
總的來說,讀者要關心女兒的感受,若不回應她對偏心的指控,她只覺得媽媽的愛只給弟弟,你可說是製造了姊弟間的對立,你和他們的爭拗只會沒完沒了。對姊弟倆的關注只要能做到一視同仁,姊姊感受到媽媽的愛惜,她自然會把這種愛惜轉化到弟弟身上,懂得愛護弟弟。
資料提供﹕香港明愛家庭啟導成長計劃培訓主任(註冊社工)葉麗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