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陽五﹕於無聲處觀改革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3日 06:35
2014年09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經濟大勢,在習李新體制下運行已然500日有餘,「李克强經濟學」在中國經濟運行大盤中初步試水的成效亦為外界密切關注。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亦成為外界測試「李克强經濟學」的平台。


微刺激、强改革、結構性調控

第一個亮點是:「微刺激」。


衆所周知,自中國步入市場經濟這一道門檻,在市場經濟與政府調控這二者之間的你退我進或我退你進曾經有過猶豫階段,雖然在大勢上皆涵蓋在市場經濟範疇之中,但政府的調節作用依舊時隱時現。而在刺激與調節的同時,副作用亦時時顯現。這也許可以評價為其時尚處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而到了李克强這一任上,則不能不將市場經濟及市場經濟的運作模式向前大大地推進。


而如此地靜觀經濟的自我修復,只在最為關鍵的時刻,在最為適當的時機,以最看不見的方式予以「微調」,需要極大的自信與定力。李克强說:「我們沒有依靠『强刺激』」來推動經濟發展,而是依靠『强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李克强的自信正是來自3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國力與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已然練就的適應能力。


第二個亮點是:「强改革」。


在「李克强經濟學」中的第二個亮點就是,在市場經濟的整體框架下,絕不動輒出台所謂大手筆的「强刺激」來推動經濟發展,李克强給出的新招數是依靠「强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


李克强所說的「强改革」有中國獨特的意義,在此前的30多年改革進程中,涉及經濟體制、管理、經營、投資、金融諸領域,但餘下相當數量和領域的難點尚涉及不深不透,可以說集重點、難點於一身。


時下中國面臨的改革難題包括: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簡政放權的改革、醫療體制的改革、戶籍制度的改革等等。李克强坦言:「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因為要觸動利益格局,一些坑坑窪窪、磕磕碰碰的情况在局部可能會發生,但我們決心已定。」


第三個亮點:「結構性調控」。


李克强總理的天津演講中推出一個「新詞」:結構性調控。


他所說的「結構性調控」,既包括改革,也包括調整。在經濟新常態下,保持定力,深處着力,更加關注結構調整等長期問題。如果說去年的宏觀調控創新體現在區間調控上,現在的宏觀調控則是在區間調控下實施了定向調控,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多運用改革創新的辦法,聚焦在「激活力、補短板、强實體」上,精準發力,定向施策。比如,協調區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穩定農產品供給、發展小微企業等。


500天來,中國的每一個統計數字幾乎都被外界作為觀察與判斷「李克强經濟學」成功與否的證據與論據。迄今的成績單上,中國的經濟數字保持在健康的下限與中限之間,而如此成績,都是在「微刺激」與「强改革」中實現的。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