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財務匯報局日前就政府「優化上市實體核數師監管制度的建議」諮詢提交建議,據了解,財匯局預期,倘若收回的意見支持政府建議,計及立法程序,香港最快2017年可以取得歐洲委員會(EC)等的有效資格及為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IFIAR)會員,與國際接軌。
諮詢已於本周四完結,會計界反響頗大,儘管會計師公會曾建議,政府可作第二輪諮詢,但分析指機會不大。香港會計界因為沒有獨立監管業界制度,不符EC及IFIAR資格,落後環球包括英、美等40國家或地區。
分析料次輪諮詢機會微
據悉財匯局預期,倘一切順利,政府最快可於2016年為獨立審計監管機構立法,翌年取得EC及IFIAR資格。財匯局目前人手少於20人,倘最終由該局擔任新的監管角色,需增聘人手,但目前難以評估具體規模。
早前反對政府建議財匯局集調查及處分權於一身的會計師公會昨日重申,原則上同意改革目標,但證監會已有良好的管治架構,不贊同增加財務匯報局的監管職能。該會又不贊同新監管機構經費來源的建議, 因上市公司將會承擔大部分的經費,核數師很大可能將成本轉嫁給上市公司,認為應用者自付,即純粹由投資者承擔費用。
諮詢已於本周四完結,會計界反響頗大,儘管會計師公會曾建議,政府可作第二輪諮詢,但分析指機會不大。香港會計界因為沒有獨立監管業界制度,不符EC及IFIAR資格,落後環球包括英、美等40國家或地區。
分析料次輪諮詢機會微
據悉財匯局預期,倘一切順利,政府最快可於2016年為獨立審計監管機構立法,翌年取得EC及IFIAR資格。財匯局目前人手少於20人,倘最終由該局擔任新的監管角色,需增聘人手,但目前難以評估具體規模。
早前反對政府建議財匯局集調查及處分權於一身的會計師公會昨日重申,原則上同意改革目標,但證監會已有良好的管治架構,不贊同增加財務匯報局的監管職能。該會又不贊同新監管機構經費來源的建議, 因上市公司將會承擔大部分的經費,核數師很大可能將成本轉嫁給上市公司,認為應用者自付,即純粹由投資者承擔費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