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今年5月底立法會通過放寬雙倍印花稅(DSD)的換樓退稅期限,住宅樓市被壓抑的需求釋放出來,成交轉趨活躍,一手和二手樓價也相繼破頂,後市將會如何?里昂證券地產研究部主管王豔認為,住宅樓市近期轉趨熾熱,除了是因被壓抑的需求釋放,也開始看到了一些「恐慌性」入市個案,其實屬透支未來的需求,而住宅供應在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按揭供款年期延長,也反映市民的供樓負擔能力在減弱,加上美國將會加息,因此預期未來一年半樓價會有15%的下調空間。
王豔指出,今年私人住宅預測落成量多達14,088個單位,為8年來新高(見圖),而興建中的私人住宅單位更是超過6萬個,反映以往偏低的供應情况出現改變是不爭的事實。
「有一些分析指根據過往的吸納量,推算出香港每年要有超過1.8萬個私人住宅落成,才可以滿足所謂『剛性需求』,所以就算新供應在增加,也仍是供不應求,樓價也只能繼續上升。我對有關說法極不認同。」
王豔認為,需求一定是與價格掛鈎。「5元一個橙,你可能會買20個,難道賣20元一個橙,仍一樣會買20個?同樣道理,以往樓價較低時,可能住宅需求是每年1.8萬個,但當樓價升至脫離負擔水平時,需求量不會減嗎?樓價低時,要結婚便會買樓搬出來住,但當樓價極高時,便肯定會多了一些新婚家庭願意選擇和父母居住,而放棄自置居所……所謂剛性需求,也是要負擔得起才是真實的需求,負擔不起,那只會是『無效需求』!」
負擔不起 需求變「無效」
王又表示,市民供樓負擔能力在減弱的一個證據,是新做按揭的供款年期愈來愈長,在2000年時只是17年左右,去年已延長至25年,到了今年再進一步延長至26年。「人們為何要延長供款年期,原因之一便是不延長,因樓價高企,新做按揭的每月供款額佔家庭收入,便增加至銀行不可通過審批。」
發展商急散貨 低二手價賣樓
另一令王豔對香港樓市覺得要擔心的地方,是現時最心急入市,是相對缺乏經驗和財力的細價樓買樓。「統計顯示,過去數月1000萬元以下住宅成交比例急增,2000萬元以上住宅的買賣比例卻下跌,反映『醒目資金』對後市相對保守,而最醒目的發展商,更是心急散貨,以至待批預售樓花單位數目,在短短3個多月急飈達53%,而根據發展商對傳媒公布的賣樓計劃,今年尚餘3個月的時間,他們可算開盤的單位數目,竟較今年以來已售單位還多出56%。」
「發展商現時發覺,就算平賣單位,比如信和(0083)出售的白石角樓盤,邊際利潤只有約一成,只要能及早套現,原來可以以更低價補充地皮,如信和最近便成功以每呎不用5000元的樓面地價,投得市建局的官塘大型發展項目。另外,信和以往因對後市極看好,不怕以較高負債率來買地,但其最近公布的業績,卻顯示該公司在今年6月30日,竟擁有多達60億元的淨現金,另龍頭發展商新鴻基地產(0016),負債率也只是16%,如不計上海新項目涉及的200多億元資本投入,負債率更是單位數字,足以反映他們對後市是如何審慎。」
王豔說,發展商看好後市,一手新盤定價高於二手樓的溢價可達3成以上,現時卻反而有約3.8%的折讓,這只在2000年和2002年樓市最低潮才會出現,可反映發展商現在賣樓,絕對是「求量不求價」。
基於上述因素,王豔認為香港住宅樓價必須出現調整。「預計一年半內下調15%,已沒有考慮到美國聯儲會大幅和急速加息,以及會出現大型的經濟和政治動盪事件。」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劉焌陶
王豔指出,今年私人住宅預測落成量多達14,088個單位,為8年來新高(見圖),而興建中的私人住宅單位更是超過6萬個,反映以往偏低的供應情况出現改變是不爭的事實。
「有一些分析指根據過往的吸納量,推算出香港每年要有超過1.8萬個私人住宅落成,才可以滿足所謂『剛性需求』,所以就算新供應在增加,也仍是供不應求,樓價也只能繼續上升。我對有關說法極不認同。」
王豔認為,需求一定是與價格掛鈎。「5元一個橙,你可能會買20個,難道賣20元一個橙,仍一樣會買20個?同樣道理,以往樓價較低時,可能住宅需求是每年1.8萬個,但當樓價升至脫離負擔水平時,需求量不會減嗎?樓價低時,要結婚便會買樓搬出來住,但當樓價極高時,便肯定會多了一些新婚家庭願意選擇和父母居住,而放棄自置居所……所謂剛性需求,也是要負擔得起才是真實的需求,負擔不起,那只會是『無效需求』!」
負擔不起 需求變「無效」
王又表示,市民供樓負擔能力在減弱的一個證據,是新做按揭的供款年期愈來愈長,在2000年時只是17年左右,去年已延長至25年,到了今年再進一步延長至26年。「人們為何要延長供款年期,原因之一便是不延長,因樓價高企,新做按揭的每月供款額佔家庭收入,便增加至銀行不可通過審批。」
發展商急散貨 低二手價賣樓
另一令王豔對香港樓市覺得要擔心的地方,是現時最心急入市,是相對缺乏經驗和財力的細價樓買樓。「統計顯示,過去數月1000萬元以下住宅成交比例急增,2000萬元以上住宅的買賣比例卻下跌,反映『醒目資金』對後市相對保守,而最醒目的發展商,更是心急散貨,以至待批預售樓花單位數目,在短短3個多月急飈達53%,而根據發展商對傳媒公布的賣樓計劃,今年尚餘3個月的時間,他們可算開盤的單位數目,竟較今年以來已售單位還多出56%。」
「發展商現時發覺,就算平賣單位,比如信和(0083)出售的白石角樓盤,邊際利潤只有約一成,只要能及早套現,原來可以以更低價補充地皮,如信和最近便成功以每呎不用5000元的樓面地價,投得市建局的官塘大型發展項目。另外,信和以往因對後市極看好,不怕以較高負債率來買地,但其最近公布的業績,卻顯示該公司在今年6月30日,竟擁有多達60億元的淨現金,另龍頭發展商新鴻基地產(0016),負債率也只是16%,如不計上海新項目涉及的200多億元資本投入,負債率更是單位數字,足以反映他們對後市是如何審慎。」
王豔說,發展商看好後市,一手新盤定價高於二手樓的溢價可達3成以上,現時卻反而有約3.8%的折讓,這只在2000年和2002年樓市最低潮才會出現,可反映發展商現在賣樓,絕對是「求量不求價」。
基於上述因素,王豔認為香港住宅樓價必須出現調整。「預計一年半內下調15%,已沒有考慮到美國聯儲會大幅和急速加息,以及會出現大型的經濟和政治動盪事件。」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劉焌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