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祭甲級戰犯 成中日心病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17日 06:35
2014年09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靖國神社百多年歷史,並非一開始即是中日關係的絆腳石。轉折在於1978年,神社新任最高神官(廟祝)決定將14名二戰甲級戰犯加入合祭,自此每逢有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必惹來中國高調譴責。


合祀逾2000戰犯

靖國神社源於1868年明治天皇擊潰德川幕府的日本內戰,為祭祀戰死軍人,於1869年興建靖國神社的前身「東京招魂社」。其後靖國神社廣泛祭祀為國犧牲者,亦成為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對象。


二戰日本戰敗後,審理戰爭責任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超過2000名日本人為戰犯。亦因為戰犯身分,這批人死後不能入祀靖國神社。1959年,日本政府認定戰犯也是殉國者,靖國神社即開始將戰犯合祭。不過,開始時合祭的只有乙級、丙級戰犯,亦即虐待戰俘、從事不人道戰爭行為等傳統觀念下的戰犯,多為中、低階之軍士官。


直到1978年,14名被指決策發動侵略戰爭的甲級戰犯等人亦加入合祭,加上日本首相以官式身分參拜,才令靖國神社逐漸成為中日關係的痛處。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