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520名跨學系大專院校教師發表「對話之路雖盡,民主之心不死」聯署聲明,表明對人大常委的政改決定「極度失望憤慨」,並計劃成立關注組監察本港民主政制發展,評論政改,但就不會在第二輪政改諮詢主動提交方案,指在目前框架下,「不知還有什麼好傾」。另外,至少有67名大專院校教師願意在學界罷課期間義教,預計每天可提供10課「公民講堂」。
梁振英:泛民要解釋拒方案原因
特首梁振英昨於港台英文台節目《給香港的信》中表示,全國人大、特區政府、他以及香港市民已為2017年特首普選做好準備,否決方案的立法會議員,要解釋為何他們認為由1200人選委會選特首,比普選更為民主;以及拒絕現有方案,如何會令香港在未來5年取得更好的方案。
梁愛詩:若港屬直轄 毋須高門檻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昨在無綫電視《講清講楚》中說,香港有些人還未接受回歸這個事實,所以中央要在特首選舉安排中設下「過半數」提名門檻。她並以「直轄市」比喻,稱若大家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掌握得更好,「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下面一個直轄,是中央政府直轄市的話,門檻便不用這麼高」。
然而,按照基本法,香港「是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而直轄市並沒高度自治權。
多名學者昨召開記者會,公布520名跨學系大專院校教員發表聯署聲明,包括「18學者方案」倡議者之一的方志恒、羅致光和張達明等,批評人大常委的決定「嚴重限制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特首的機會」,斥北京違背1980年代以來強調的「民主治港承諾」。
張達明批評人大常委的決定「絕對是假普選」,也憂慮高門檻方案會令有實力的建制派人士被篩走,令只有「識拍馬屁的人」可成為候選人。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高級特任講師張楚勇表示,聯署學者的政改立場各異,當中有支持公民提名,亦有溫和派。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將以520名聯署學者為基礎,成立民主關注組,為不同政治光譜的學者提供交流平台,同時作為監察政府用。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