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基金經理黃國英在香港電台的一個節目上表示,投資要贏大錢,必要找到可以堅持的信念,才會不畏市場波動而長揸有關投資項目,最終食到大升浪。他舉例,以往香港人堅信明天會更好,所以願意買「磚頭」與香港共享繁榮,不少人因此押對注而獲利不菲,又如他的母親信任「誠哥」,便買入長實(0001)長揸數十年,得到數十以至上百倍的利潤。
聽完黃國英的分析,筆者便想,香港人現時買樓自住或投資的「信念」是什麼?以前是堅信明天會更好,人工只升不減,所以買樓只會買貴,不會買錯。不過,筆者今天聽到最多人說的買樓理由,並不是認為香港明天一定會更好,而是相信低息持續,銀紙必會貶值,持有實質資產如「磚頭」,就算租金回報只得2厘,也好過揸現金。
投資者信經濟愈差愈利股樓
至於為何會低息,因大家都相信,歐美經濟難好,只能繼續透過量寬(QE)放水,所以經濟數據愈差,便愈難加息,反愈有利股市和樓市。最近內地經濟數據轉弱,大家也是基於相似邏輯,認為反有利阿爺放水,竟解讀為利好股市和樓市的消息!
大家覺得好笑嗎?以往買樓的信念,是相信明天會更好,現在則是覺得歐美、中國以至環球的經濟愈差,反而更利好股市和樓市!世界真的變了。
上周本欄提及,歐洲央行突宣布減息,美國10年期債息不跌反升,近兩天更回升至2.5厘以上,實在值得留意。美銀美林原預期美國聯儲局會在明年9月才加息,但剛修訂為預期提早至明年6月便加息,並估計之後的一年半內,聯儲局會在每次議息會議後都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由接近零加至約4厘水平。
港息若升 租樓或更划算
大家都知道,在聯繫聯率下,如美息開始上升周期,港息也必然要跟隨,而如果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加至4厘,香港的按揭息口也可能會升2厘多至接近5厘水平,除非到時香港的住宅租金回報也可以急升,如租金回報率仍是維持在約2厘多的水平,則買樓收租便會變成倒貼租客,而租樓住可能較供樓更划算!
說開美銀美林,《金融時報》引述該行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面臨許多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金融危機前經歷過的問題:「日本政府用了10年時間才正確認識到,銀行系统在多年大肆借貸及政府刺激之後,積累了大量不良貸款。」
「從2009年開始,中國政府為了將全球經濟衰退隔絕在中國之外,向國內注入了大量信用……儘管中國各銀行報出的壞帳水平仍處於非常溫和的狀態,不幸的是,中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日本在大約30年前上演過的劇本。」
「和日本一樣,中國政府為了維持增長,採取了包括寬鬆貨幣政策和支援性住房政策在內的刺激措施。然而,這麽做無意間造成了房地產的通脹,而房地產往往是通過舉債提供資金的。
部分為了降低資產通脹,部分為了限制債務增長,央行提升了銀行間利率,於是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就此崩潰……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採取微刺激措施維持增長,這會令金融體系中的壞債進一步惡化。」
美銀:中國似在走日本舊路
事實上,中國不少經濟指標與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日本頗為相似,其中包括金融體系資金的迅速積累(圖1)、貨幣大幅升值(圖2)和不斷攀升的地價(圖3),以及對新修道路和橋梁等固定資產的大量投資。究竟中國會否如30年前的日本,因過度借貸和過度投資,以至出現泡沫並最終爆破,會如日本的經濟、股市和樓市,將衰足四分之一個世紀?
事實上,中國近期似已見樓市拐點,銀行亦開始收縮信貸,內地股市經過5至6年尋底後,才見輕微反彈,但經濟增長又開始放緩。如中國出事,香港的經濟和樓市,又是否可以獨善其身?
遠期樓花熱賣 樓市未來更波動
立法會在5月底通過放寬換樓客要付雙倍印花稅(DSD)的退稅期限,令換樓客買入樓花新盤後,可在新單位完成交易後半年內售出舊有的自住單位,仍能退回DSD稅款,大大刺激了遠樓花期的銷售。
根據美聯的統計,近月樓花期20至25個月,以及25個月以上的遠期樓花盤銷售比例,已雙雙超過20個月以內較短期樓花盤的銷售比例(圖4)。這便解釋了為何近月樓市二手放盤減少,因購入了新盤的買家,並不急於將原來自住的單位放售,加劇了供求的暫時性失衡,並因此推高了樓價。
不過,到有關換樓客的較遠期樓花盤入伙時,市場的二手放盤便會相應增加,勢將加劇樓價的波動。
明報記者 陸振球
聽完黃國英的分析,筆者便想,香港人現時買樓自住或投資的「信念」是什麼?以前是堅信明天會更好,人工只升不減,所以買樓只會買貴,不會買錯。不過,筆者今天聽到最多人說的買樓理由,並不是認為香港明天一定會更好,而是相信低息持續,銀紙必會貶值,持有實質資產如「磚頭」,就算租金回報只得2厘,也好過揸現金。
投資者信經濟愈差愈利股樓
至於為何會低息,因大家都相信,歐美經濟難好,只能繼續透過量寬(QE)放水,所以經濟數據愈差,便愈難加息,反愈有利股市和樓市。最近內地經濟數據轉弱,大家也是基於相似邏輯,認為反有利阿爺放水,竟解讀為利好股市和樓市的消息!
大家覺得好笑嗎?以往買樓的信念,是相信明天會更好,現在則是覺得歐美、中國以至環球的經濟愈差,反而更利好股市和樓市!世界真的變了。
上周本欄提及,歐洲央行突宣布減息,美國10年期債息不跌反升,近兩天更回升至2.5厘以上,實在值得留意。美銀美林原預期美國聯儲局會在明年9月才加息,但剛修訂為預期提早至明年6月便加息,並估計之後的一年半內,聯儲局會在每次議息會議後都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由接近零加至約4厘水平。
港息若升 租樓或更划算
大家都知道,在聯繫聯率下,如美息開始上升周期,港息也必然要跟隨,而如果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加至4厘,香港的按揭息口也可能會升2厘多至接近5厘水平,除非到時香港的住宅租金回報也可以急升,如租金回報率仍是維持在約2厘多的水平,則買樓收租便會變成倒貼租客,而租樓住可能較供樓更划算!
說開美銀美林,《金融時報》引述該行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面臨許多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金融危機前經歷過的問題:「日本政府用了10年時間才正確認識到,銀行系统在多年大肆借貸及政府刺激之後,積累了大量不良貸款。」
「從2009年開始,中國政府為了將全球經濟衰退隔絕在中國之外,向國內注入了大量信用……儘管中國各銀行報出的壞帳水平仍處於非常溫和的狀態,不幸的是,中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日本在大約30年前上演過的劇本。」
「和日本一樣,中國政府為了維持增長,採取了包括寬鬆貨幣政策和支援性住房政策在內的刺激措施。然而,這麽做無意間造成了房地產的通脹,而房地產往往是通過舉債提供資金的。
部分為了降低資產通脹,部分為了限制債務增長,央行提升了銀行間利率,於是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就此崩潰……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採取微刺激措施維持增長,這會令金融體系中的壞債進一步惡化。」
美銀:中國似在走日本舊路
事實上,中國不少經濟指標與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日本頗為相似,其中包括金融體系資金的迅速積累(圖1)、貨幣大幅升值(圖2)和不斷攀升的地價(圖3),以及對新修道路和橋梁等固定資產的大量投資。究竟中國會否如30年前的日本,因過度借貸和過度投資,以至出現泡沫並最終爆破,會如日本的經濟、股市和樓市,將衰足四分之一個世紀?
事實上,中國近期似已見樓市拐點,銀行亦開始收縮信貸,內地股市經過5至6年尋底後,才見輕微反彈,但經濟增長又開始放緩。如中國出事,香港的經濟和樓市,又是否可以獨善其身?
遠期樓花熱賣 樓市未來更波動
立法會在5月底通過放寬換樓客要付雙倍印花稅(DSD)的退稅期限,令換樓客買入樓花新盤後,可在新單位完成交易後半年內售出舊有的自住單位,仍能退回DSD稅款,大大刺激了遠樓花期的銷售。
根據美聯的統計,近月樓花期20至25個月,以及25個月以上的遠期樓花盤銷售比例,已雙雙超過20個月以內較短期樓花盤的銷售比例(圖4)。這便解釋了為何近月樓市二手放盤減少,因購入了新盤的買家,並不急於將原來自住的單位放售,加劇了供求的暫時性失衡,並因此推高了樓價。
不過,到有關換樓客的較遠期樓花盤入伙時,市場的二手放盤便會相應增加,勢將加劇樓價的波動。
明報記者 陸振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