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大市「唔靚仔」,其實跟筆者近兩周已反覆強調大市升勢不全面。最好的做法是炒落後及個股。筆者認為有一隻讀者很熟悉但又很陌生的股票,就係不少讀者經常光顧的翠華(1314)了。
投資者曾非常看好內地發展
筆者曾於2013年3月22日〈中銀推定息按揭 消除息率急抽疑慮〉寫到「翠華開店速度慢,現價物非所值」,理據是當時「公司描繪了一幅內地擴張的亮麗前景,德銀原本更預計未來兩年盈利增幅高達40%及33%」,不少投資者看好翠華可以靠強勁的品牌效應,將港式茶餐廳文化可以在內地發揚光大。但筆者認為當時市場對翠華於內地的發展太樂觀,忽略了中港兩地的文化差別及政策風險。後來,雖然保薦人德銀發了「溫馨提示」的報告,指出「發現無論是香港及內地,開店的速度亦比預期慢,分別推遲了1個及2個月。因此調低今明兩年盈利9%及6%,評級下調至『沽售』」,筆者當時的結論是「筆者仍然喜歡翠華的競爭力,但股價已經炒過龍,現價『物非所值』,風險回報並不吸引」,但結果投資者仍然懶理照炒,股價最後從當天的3.8元炒至2013年11月21日最高的5.64元。當時的預測市盈率超過30倍。
後來,「醜婦終須見家翁」,於6月底公布的全年業績(3月底年結)比市場共識低16%,原因是內地同店銷售增長受反貪及經濟放緩影響遜預期(負增長)、中央廚房帶來額外的折舊費用及部分一次性費用令利潤率下跌。投資者現在對翠華於內地大展拳腳的希望已幻滅,而且認為利潤率將會繼續下降,導致股價從高位一直綿綿下跌,前天低見3.02元,即從高位最多跌46%。翠華從「Hot Cake」變為冇人理嘅股票,但實際上是否完全沒希望呢?
市場由過分樂觀 變過分悲觀
筆者認為一年前投資者對內地的前景太樂觀,現在卻對內地的發展又太過悲觀。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忽視香港業務的強勁的競爭力以及增長前景。下回再續。
股飈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三、五刊出
投資者曾非常看好內地發展
筆者曾於2013年3月22日〈中銀推定息按揭 消除息率急抽疑慮〉寫到「翠華開店速度慢,現價物非所值」,理據是當時「公司描繪了一幅內地擴張的亮麗前景,德銀原本更預計未來兩年盈利增幅高達40%及33%」,不少投資者看好翠華可以靠強勁的品牌效應,將港式茶餐廳文化可以在內地發揚光大。但筆者認為當時市場對翠華於內地的發展太樂觀,忽略了中港兩地的文化差別及政策風險。後來,雖然保薦人德銀發了「溫馨提示」的報告,指出「發現無論是香港及內地,開店的速度亦比預期慢,分別推遲了1個及2個月。因此調低今明兩年盈利9%及6%,評級下調至『沽售』」,筆者當時的結論是「筆者仍然喜歡翠華的競爭力,但股價已經炒過龍,現價『物非所值』,風險回報並不吸引」,但結果投資者仍然懶理照炒,股價最後從當天的3.8元炒至2013年11月21日最高的5.64元。當時的預測市盈率超過30倍。
後來,「醜婦終須見家翁」,於6月底公布的全年業績(3月底年結)比市場共識低16%,原因是內地同店銷售增長受反貪及經濟放緩影響遜預期(負增長)、中央廚房帶來額外的折舊費用及部分一次性費用令利潤率下跌。投資者現在對翠華於內地大展拳腳的希望已幻滅,而且認為利潤率將會繼續下降,導致股價從高位一直綿綿下跌,前天低見3.02元,即從高位最多跌46%。翠華從「Hot Cake」變為冇人理嘅股票,但實際上是否完全沒希望呢?
市場由過分樂觀 變過分悲觀
筆者認為一年前投資者對內地的前景太樂觀,現在卻對內地的發展又太過悲觀。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忽視香港業務的強勁的競爭力以及增長前景。下回再續。
股飈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三、五刊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