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莊勤﹕是溫和泛民好好地綑綁在一起的時候了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11日 06:35
2014年09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年初2月佔中在發芽醞釀,泛民嘗試與中央溝通(或中央嘗試與泛民溝通)行動還未開始的時候,我在沙田一個朋友太太的喪禮遇見一位泛民政黨核心成員,致祭完畢後開車順道送這位泛民政黨核心成員回港島,在車上與他聊。


這位泛民政黨核心成員在車上對我說了兩點。(一)他說他有留意我一直以來發表的觀點,他說我怎樣說都可以,因為我不用參與選舉;若我參與選舉,那便是另一回事。(二)他說泛民圈中正在流傳一個要民主黨滅黨說法,那便是他們估計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必然保守難令泛民接受,然而泛民中人也知道若普選特首的政改被否決也是很難接受的,所以各泛民政黨均期望民主黨能像上次那樣投票支持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然後讓其他政黨群起攻擊再來個票債票償,一舉消滅民主黨,由其他泛民政黨接收民主黨的支持者。


相對泛民一直所表現的團結,我對這位泛民政黨核心成員的第二點說法感到驚訝,甚而難以置信。我嘗試把這流傳說法向幾個有定期飯局的民主黨資深黨員(部分已退休)求證,他們說沒有聽過這流傳。但這確確實實是出自一位非常非常核心的泛民政黨成員之口。我從這說法所唯一能作出的判斷是,2017年特首普選政改問題上,泛民各黨派,必然是各有算盤。其實,已故民主黨黨鞭司徒華先生便曾經多次說過,選舉是政黨的生命,政黨為選票盤算,一點也不稀奇。如果說有政黨會為原則而輕易放棄選票,那才是稀奇的事。


工黨李卓人先生在電視鏡頭前說即使很多人支持「袋住先」,泛民仍然會否決特區政府依中央所定有篩選候選人框架下提出的假民主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他說選民不同意他們的決定的,可以在將來的選舉中懲罰他們。有人對我說,那不正便是堅持原則、而不是為選票嗎?我對這種表面的「堅持原則」有不同看法。在我眼中,這種似乎是不計得失的堅持原則,其實是經過小心盤算的。這種堅持原則,只是掩飾為選票、硬往自己頭上套上光環的砌詞。


沒有人會說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理想的。但政治現實終歸是政治現實,政治現實裏哪裏會有每一個人都滿意的理想結果?在政治裏對不理想的結果除非我們準備革命推翻結果,否則只能妥協接受,爭取改進。面對《基本法》的框架和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有最終話語權那不可改變的政治現實,大多數務實的香港人都明白可以做到的只是在不可以改變的政治現實框架下爭取最大程度的民主空間,能拿到多少便先拿多少「袋住先」。泛民可以說香港市民是被迫無奈地接受「袋住先」,但那又怎樣?除了大多數人都不想的原地踏步外,還有沒有別的選擇?這一點,除了那些不顧後果的浪漫理想主義者外,務實的香港人都很清楚在爭取民主發展上香港所面對的局限。


堅持原則亦須尊重政治現實

在政治上堅持政治原則也必須包含顧及和尊重政治現實。


2012年5月,畢生為緬甸爭取民主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女士和她的戰友在緬甸軍政府操控下的選舉獲選,為了順利進入國會繼續推動民主發展,昂山素姬女士和她的戰友願意妥協按軍政府要求宣誓「捍衛」一部她畢生反對並為之而被軟禁了15年的軍政府獨裁憲法。昂山素姬及她多年來共同反對軍政府的戰友認為,他們宣誓進入建制可以做到的遠比單為維持原則而杯葛不加入建制為多。昂山素姬女士的妥協只是為了更好地伸張她秉持的原則、更好地為緬甸的民主發展出力。假如她堅持杯葛、放棄於建制內推動實質的民主進程,除了在建制外繼續講原則外,她還可以做到些什麼?昂山素姬女士在堅守民主原則的同時也顧及和尊重政治現實。


誰都可以看出,泛民各黨不理性地無視超過50%民意支持「袋住先」的政治現實而在本地立法方案未出已經聲言要否決、不理性地對超過140萬人簽名反對佔中無動於中而堅持佔中,目的已不是單純為原則,目的更是為了他們不斷重複提及佔中網上投票那70萬人的選票、更是為了滿足他們的小撮激進支持者的訴求——那是已足夠令他們的立法會議員當選的選票。正正也是為恐怕失去了這些選票,他們無視、也不敢以民主的態度顧及和尊重政治現實,正視更多其他人所持遠比他們和他們的支持者更理性的訴求。


2010年政改,民主黨以顧及和尊重政治現實的態度、務實地為推進民主一小步而不吝嗇妥協,在最後關頭支持政改方案,換來接着兩年被激進力量狙擊,要民主黨「票債票償」。令我失望的是民主黨對顧及和尊重政治現實不吝嗇妥協以求推進民主的正確原則沒有堅持,對為搶奪選票而以粗暴行為、粗言穢語惡意狙擊民主黨的激進力量退讓。對這種政治惡勢力低頭,任由這些力量騎劫、挾持乃至主導泛民各黨派便是徹頭徹尾的為選票,而不是為原則。


人大常委會所定的特首普選框架,沒有人會否認有篩選候選人成分;但別忘記,那是香港開埠170多年來第一次有機會一人一票選管治香港的地方首長,對香港來說肯定是一種進步;對中國人來說,那是繼台灣1996年開始普選最高領導人後,在中國土地上另一次有機會一人一票公開地選地方領導,那對中國14億人民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我們一直都希望香港的民主對內地起示範作用。若我們否決不接受這並不理想的選舉,那便連這一示範作用我們也將失去。


同時我們失去的也是立法會全部議席由普選產生的機會。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已講得很清楚,立法會全部議席由普選產生只能在普選特首後出現。沒有普選特首,立法會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將遙遙無期。


任何理性、務實、堅持一點一滴地追求民主的人,如果是真心地追求民主的話,是沒有可能想也不想便否決了一個不完美、但是唯一一個可以推進民主進程的方案的。泛民各黨派的立法會議員,如果他們真的是真心為推進香港的民主進程這大原則,而不是只是為了在比例代表制中抓一小撮選票以保住自己的議席的話,實在沒有理由在2017年特首選舉本地立法的方案仍未出台便想也不想地要否決。那絕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憑什麼剝奪選民投票權?

2010年政改通過後,激進民主派以「票債票償」為口號攻擊民主黨。天下荒謬之事莫過於此。民主黨的妥協給予了原沒有第二票的200多萬選民第二票,卻仍被人以「票債票償」為口號狙擊。


在人大常委會定下的框架下進行的2017年特首普選給予500多萬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權利,無論是否有他們合心意的候選人,500多萬合資格選民確確實實是第一次擁有了投票權。20多位泛民議員依據什麼理據粗暴地剝奪了500萬合資格選民的投票權?


如果我沒有錯,泛民不讓特首普選方案通過放在枱面上的理據是不希望將選民投票產生的認受性給予經篩選後才由市民投票選出的特首。對,姑且假設經篩選後,所有特首候選人我也選不下,但20多位泛民議員憑什麽理據要代我決定認為我不需要去投票、強行剝奪了我投白票和廢票以示抗議的權利?然後更有人會說,對,民調顯示梁振英先生只有45%的支持率,但20多位泛民議員憑什麼理據強行剝奪那45%的支持者投票表達他們支持梁振英先生的權利,而讓你們可以繼續隨意以689票為口頭禪對梁先生進行侮辱和人格謀殺?


激情過後,泛民若為保激進力量的選票而仍堅持甚而不參與本地立法諮詢而否決2017年普選特首的方案,剝奪500多萬合資格選民投票選特首(或投白票廢票抗議)的權利,那各泛民政黨及政客必須面對的將是500多萬合資格選民要求各泛民政黨及政客真正的「票債票償」的聲討及狙擊。


激進力量不會為民主帶來希望

更重要的是,請看看昂山素姬的例子。隨便以一己要一步到位理念為指導、被小撮不顧政治現實的激進理想主義者牽住鼻子走而隨便親手剝奪了500萬合資格選民投票權的人還配不配稱為民主鬥士,還配不配稱之為為民主而堅持原則的人?


司徒華先生曾多次說過香港的民主繫於中國的民主。中國沒有民主,香港難以獨善其身。香港是中國的示範,香港對中國猶如唐朝太宗皇帝時的諫官魏徵。我們以我們獨特的地位可以自由地忠言逆耳地批評中國、批評中國共產黨的同時,也必須抓緊每次可以示範的機會,對中國內地進行民主示範。我始終相信如共產黨所說量變必然帶來質變。無論經篩選候選人的特首普選是如何的不理想、不完全民主。但這500萬合資格選民有機會參與的選舉必然對特首選舉本身帶來實質的改變、必然對香港的政治生態和民主發展帶來實質的改變。扼殺了500萬人這機會而任由特首選舉原地踏步、任由立法會全面普選遙遙無期是違反了所有民主原則的,此非香港人之福、非中國之福、更非泛民之福。


人們說溫和泛民不應綑綁,我卻認為現在是時候溫和泛民應綑綁在一起、一同徹底排除激進力量的干擾,不再指望由別人去妥協而讓自己繼續怠懶於避開不被激進力量攻擊的comfort zone。現在更是溫和泛民好好地綑綁在一起的時候,以便履行職責以理性務實態度審議和通過2017年政改讓500萬香港人有份參與普選特首,以便在新的台階和新的政治生態中能更好地繼續推進香港民主的進一步發展。


空講理想不顧現實的激進力量不會為香港的民主前途帶來希望。激情的狠話說完了,是溫和泛民回歸現實慎而重之再三思量的時候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