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我在年初時預測無線電視業務不前,股價只會在當時水平徘徊,結果9個月後仍是浮沉;年初看好的迪士尼、Google等卻已大升,早前推介的長實(0001)也有不俗升幅,今年個人業績算是有點交代。
數天前,我遇見一個朋友向我道謝,他聽了我的推介買入了facebook和VISA,他不斷堅持持有而獲得不錯利潤。我在Talkshow說過,要炒贏其實最重要是有信念,在香港炒股很難賺大錢,是因為我們對中國股份沒有信念,亦可以說是中國不能予投資者信念。
港人對中國股票經濟沒信心
我們上一輩的信念是「香港好」,因為相信香港好就會去買樓,買誠哥四叔的股,因有這個的信念,很多人就賺了大錢。但現在香港面對一個困局,就是對中國的股票和經濟沒有信念,例如日前就有天合化工(1619)和神冠(0829)給投資機構沽空狙擊,而中國就特別多給別人狙擊的東西,令我們沒有什麼能堅持到底的信念。
中資圖短期利潤 美資講長遠理想
中國和美國的公司有很多的不同,如美國的公司是想令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但中國的可能只想短期內大賺一筆。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中國的公司多是重資產,即是資產型公司;美國的則是輕資產,是知識型公司,通常表現為債務輕,不用借很多資金來做些什麼,只是拿投資者的資金來做投資推廣去行銷產品。成功的話,他們的負債會較輕,亦有能力崛起,例如facebook是不需要很多資產的。
如香港有一名尖子,現在有兩間大學提供大學學位,其中一間是香港大學,另一間是美國的長春藤大學,你猜哪尖子會如何抉擇?再如尖子畢業後獲東風汽車(0489)和TELSA爭相聘用,他會去哪一間?
想想在人才的招聘上,中美間可以差距很遠,引伸到股票投資上,美國的公司就會多了一層信念。當然美國公司也有很多「爆煲」的情况,但多會是小型公司。香港也相似,最近的滬港通概念,經過了市場調整後,港交所(0388)仍然可以再回高位,但那些經紀行的公司就不能回到家鄉了,這就是內在價值的問題。facebook打贏LinkedIn和Twitter,躋身在價值鏈的最高端,可以開拓世界市場,質素相比是高出了很多,就像我說的那個朋友,他買facebook是有信念會上升,他曾經看到GOOGLE的成功,又看到PE不是很貴,其對手還未開始盈利,他就很有信心地繼續持有。反之如果我們買入中國人壽、工商銀行(1398)和建設銀行(0939),你會否有信念因為她是好公司而可持有5年?等待其升值一兩倍?
中國缺人才技術 成本優勢漸失
最近美國的一篇文章說,美國現在部分的成本已比中國廉宜。就如養豬業,現在美國的豬肉已比中國低,因為飼料較為廉宜,工業化較為普及;而中國養豬業沒有規範,污染很嚴重,美國則以科學化去管理。另外中國人工支出在過去五至六年大增,公司大部分的利潤用於加薪,加幅是以倍計,但產品卻加不了價,還產能過剩,宏觀經濟又不佳;相反美國的能源開採技術提升,燃氣和太陽能的開發如果成功,則價格會變得很廉宜,而中國仍然要在第三世界中去尋找能源,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下,可能中國的成本優勢快速收窄﹗加上運費等因素,將來可能有很多在中國生產的東西會調回北美生產,這對中國是一個困局。
創品牌效應困難 憂管理層質素
中國要走出困局就要做出品牌效應,但難度極高,而公司就算有現金做品牌宣傳,但亦可以隨時給老闆挪走,作為投資者就不敢貿然去投資、去做中國的品牌了。
現今投資世界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人才歸邊,資金也是一樣,如果有堅強信念,就可以長期持有優質股票;若果沒有信念,則股價上升了一點就會平倉套利,那樣如何能夠賺到大錢?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60分鐘新視野》逢周六早上11﹕00-12﹕00播出 ,主持︰黃國英、劉羽葳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數天前,我遇見一個朋友向我道謝,他聽了我的推介買入了facebook和VISA,他不斷堅持持有而獲得不錯利潤。我在Talkshow說過,要炒贏其實最重要是有信念,在香港炒股很難賺大錢,是因為我們對中國股份沒有信念,亦可以說是中國不能予投資者信念。
港人對中國股票經濟沒信心
我們上一輩的信念是「香港好」,因為相信香港好就會去買樓,買誠哥四叔的股,因有這個的信念,很多人就賺了大錢。但現在香港面對一個困局,就是對中國的股票和經濟沒有信念,例如日前就有天合化工(1619)和神冠(0829)給投資機構沽空狙擊,而中國就特別多給別人狙擊的東西,令我們沒有什麼能堅持到底的信念。
中資圖短期利潤 美資講長遠理想
中國和美國的公司有很多的不同,如美國的公司是想令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但中國的可能只想短期內大賺一筆。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中國的公司多是重資產,即是資產型公司;美國的則是輕資產,是知識型公司,通常表現為債務輕,不用借很多資金來做些什麼,只是拿投資者的資金來做投資推廣去行銷產品。成功的話,他們的負債會較輕,亦有能力崛起,例如facebook是不需要很多資產的。
如香港有一名尖子,現在有兩間大學提供大學學位,其中一間是香港大學,另一間是美國的長春藤大學,你猜哪尖子會如何抉擇?再如尖子畢業後獲東風汽車(0489)和TELSA爭相聘用,他會去哪一間?
想想在人才的招聘上,中美間可以差距很遠,引伸到股票投資上,美國的公司就會多了一層信念。當然美國公司也有很多「爆煲」的情况,但多會是小型公司。香港也相似,最近的滬港通概念,經過了市場調整後,港交所(0388)仍然可以再回高位,但那些經紀行的公司就不能回到家鄉了,這就是內在價值的問題。facebook打贏LinkedIn和Twitter,躋身在價值鏈的最高端,可以開拓世界市場,質素相比是高出了很多,就像我說的那個朋友,他買facebook是有信念會上升,他曾經看到GOOGLE的成功,又看到PE不是很貴,其對手還未開始盈利,他就很有信心地繼續持有。反之如果我們買入中國人壽、工商銀行(1398)和建設銀行(0939),你會否有信念因為她是好公司而可持有5年?等待其升值一兩倍?
中國缺人才技術 成本優勢漸失
最近美國的一篇文章說,美國現在部分的成本已比中國廉宜。就如養豬業,現在美國的豬肉已比中國低,因為飼料較為廉宜,工業化較為普及;而中國養豬業沒有規範,污染很嚴重,美國則以科學化去管理。另外中國人工支出在過去五至六年大增,公司大部分的利潤用於加薪,加幅是以倍計,但產品卻加不了價,還產能過剩,宏觀經濟又不佳;相反美國的能源開採技術提升,燃氣和太陽能的開發如果成功,則價格會變得很廉宜,而中國仍然要在第三世界中去尋找能源,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下,可能中國的成本優勢快速收窄﹗加上運費等因素,將來可能有很多在中國生產的東西會調回北美生產,這對中國是一個困局。
創品牌效應困難 憂管理層質素
中國要走出困局就要做出品牌效應,但難度極高,而公司就算有現金做品牌宣傳,但亦可以隨時給老闆挪走,作為投資者就不敢貿然去投資、去做中國的品牌了。
現今投資世界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人才歸邊,資金也是一樣,如果有堅強信念,就可以長期持有優質股票;若果沒有信念,則股價上升了一點就會平倉套利,那樣如何能夠賺到大錢?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60分鐘新視野》逢周六早上11﹕00-12﹕00播出 ,主持︰黃國英、劉羽葳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