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電視節目《我要做老闆》中「彈出」的張超和麥泳豪,憑着雲南風味的豆花撈米線,以及「平價的野心、每日只賺700蚊」,「愈多人食,價錢愈平」等理念,贏得不少讚賞。
兩人的「豆花妹撈米線」,自3月至今,已連開5店。第6間分店設於尖沙嘴,明天就會開張。第7間分店更將進駐澳門,預料9月中開張。之後還有3間正在「排隊」,預料今年內可以開足10間分店!今期本版就分析一下,「平價的野心」為何能夠極速擴張。
廉價「輕食」 大有市場
無可否認,「豆花妹撈米線」首先吸引人注意的,一定包括其價錢。市面一般堂食米線店,每碗米線的售價大多介乎28至30多元。
但「豆花妹撈米線」則主力做外賣,不設座位(只有元朗分店提供20個座位),以節省租金和營運成本。另一方面,它亦走「輕食」路線,將每碗的分量稍為縮小,令最低消費大大降低。
以「豆花妹撈米線」現時提供的四款米線來說,售價分別是15元、17元和20元。「便宜一大截」、最低消費僅15元,是消費者先入為主的印象。加上它大部分分店都接受以八達通付款(只有尖沙嘴及澳門分店例外),更加吸引普羅大眾。
事實上,兩名創辦人捉正很多市民的心理——願意接受較少的分量,以換取廉宜一截的價錢,確是有眼光。
特色口味 避開競爭
飲食業始終是以食物為本,要令顧客重複光顧,甚至長期留客,主要還是看食物是否合乎他們的口味,有無特色等等。香港的米線店早已開到成行成市,也不乏號稱是雲南風味者,但絕大多數都是提供湯米線。
而張超和麥泳豪卻特別花了個多月時間在雲南學藝,專攻當地的撈米線,以建立特色和避開競爭。尤其是主打的「豆花撈米線」,港人以往更是聞所未聞!
另外,他們又以七喜和可樂醃製牛肉,再加入話梅、山楂,自創「喜樂牛肉米線」。至於牛尾米線的製法,亦是中西合璧,除了以紅酒燴牛尾,亦加入了一些中式香料。因應夏天炎熱,有些港人喜愛凍食,兩人又以荔枝肉和椰果,設計出「冰鎮荔枝米線」。在只此一家、沒有競爭的情形下,「豆花妹撈米線」便在香港大做獨市生意。
與名牌合作 締雙贏
「豆花妹撈米線」開業初期,是採用街市供應的豆腐。但那些豆腐沒有包裝,保質期較短,不能留過夜,多少會有些損耗。
在4月間,維他奶(0345)的業務員主動聯絡張超和麥泳豪,向他們推銷其山水豆腐。但因為供貨價相當高,他們有點猶豫。
不料,他們和業務員討價還價的消息,後來傳到負責山水豆腐的總經理也知道,後者更親自探訪他們的深水埗店。最後,維他奶的行政總裁拍板,為了支持年輕人創業,願意略為降低供貨價,他們亦決定採購其山水豆腐。
麥泳豪表示,雖然維他奶願意略為降低其山水豆腐的供貨價,但仍然比街市的豆腐貴大約一倍。
不過,考慮到維他奶的山水豆腐採用獨立包裝,較為方便和衛生;還能夠冷藏,可以減少損耗;兼且它不用石膏,而是用魚膠粉,較為健康,故仍決定採用。
平心而論,「豆花妹撈米線」採用維他奶的山水豆腐,兩者可說是互惠互利。况且,該公司在短時間內連開多店,又替維他奶分銷山水豆漿和盒裝綠茶,維他奶亦無蝕底。
善用中央廚房 店小產量大
要極速擴張,一定要解決運作模式和人手問題。「豆花妹撈米線」已於8月初在葵涌設立了2200平方呎的中央廚房。
所有醬汁和肉類,甚至花生和蒜蓉等配料,都已改在中央廚房烹製。至於米線,亦是在中央廚房以電蒸爐蒸至8成熟。
因此,分店員工只需將各種食材加熱,將米線再煮十餘秒,加上各種配料即可。最快的話,一名分店員工每分鐘可以製作5碗米線。
所以,雖然「豆花妹撈米線」每間分店的實用面積只有100至200呎,但每日卻隨時可以「生產」出數百碗米線。
以其旺角分店為例,上周六中午開張之後,先免費派出了300碗米線,之後再賣出了343碗,即合共製作了643碗,還可以提早在8時收舖!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黃志東、葉家豪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