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董建華認政制有問題 期望促成破管治困局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04日 06:35
2014年09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召開記者會,推銷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普選框架,懇請港人接受,這是董建華9年前以腳痛為由辭任特首以來,首次公開談論香港政治議題。董建華對政改的呼籲固然值得參考,另外,他回答提問時承認政治制度有問題,使管治不順甚至出現困境,同樣值得重視。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國家領導人,這是回歸17年以來,首次有國家領導人公開承認香港的政治制度有問題,目前無從猜度會否有後續發展,若承認問題的背後有良方,使香港走出管治困局,達至良好管治,會是對香港的莫大貢獻,功德無量。


國家領導人承認政制問題

回歸17年以來首次

董建華蟄伏9年之後出山,顯示政改成敗處於關鍵時刻,一般解讀為中央欲借助他的德高望重,參與推動政改,落實人大常委會設定的普選;不過,不能排除董建華參與推動政改工作,是出於關心國家、愛護香港的心志。事實上,董建華稍後將率領由重量級工商界和專業界別知名人士組成的訪問團到北京,據知會獲得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訪問團規格之高,是2003年以來僅見;從這些迹象顯示,董建華在今次政改有一定角色。


董建華就政改的觀點,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等京官在港的說法,口徑相若,不過,京官猛批佔中,消費民主派(例如勿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馬路),又說提委會如美玉,愈見愈可愛等「硬話」與調侃言辭的姿態,與董建華的大氣相比,差之遠矣!董建華對佔中、罷課,沒有絲毫惡言,反而表示理解和籲請社會對學生愛護包容,熟識董建華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他出自真心,並非矯情之詞。董建華擺出柔性身段、提出柔性訴求,能否爭取更多市民認同「袋住先」,改變民主派議員否決政改方案的決定,尚待事態發展。可以肯定的是,董建華並未火上加油,或許有更多人會因為他的誠懇而冷靜一下,重新思考。


記者會上,有記者問董建華對行政立法癱瘓、對特首梁振英的評價,他沒有評論梁振英的施政,但是指出癱瘓情况,立法會有責任。董建華進而指出政治制度有問題,因為特首沒有政黨背景,在議會缺乏多數支持,因此運作困難,他特別指出自己任特首到現在情况並無改變。政府有權,在立法會無票,致使政府推動政策,在立法會被議員諸多阻撓,董建華和其後的特首曾蔭權飽嘗施政困局的滋味,現在梁振英政府更要面對少數議員無休止的拉布,事實說明,目前的體制已經使施政失效。


現行畸形政治體制歷經3名4任特首17年,已經證明是香港管治敗局的根源,這個道理,社會人士早已知之,即使是建制派政治人物,私底下溝通交流時,也坦承特首不能有政治背景、在立法會沒有穩定多數支持,是導致內耗空轉、管治失效的主要因素。這個現象顯而易見、道理淺顯,但是建制派在公開發言每每不表態,3名特首在昨日之前,只是捍衛既定制度,未見有半句抱怨,董建華做特首時深受其苦,也是在離任9年之後,才坦承政制有問題。


現行政制,因應特首的孤家寡人景况,原本以為政府與立法會建制黨派組成統治聯盟,可以協助通過政策,推行政令,但是證諸回歸17年的現實,統治聯盟從未強固穩定地出現過,基於政治利益和選票考量,建制黨派拖政府後腿的情况,與泛民黨派不遑多讓,只是程度略有不同而已。特別是梁振英與唐英年兩年多前競逐特首,釀成建制陣營分裂,至今未能整合,政府施政倚賴統治聯盟支持,更是愈行愈遠,渺無蹤影。


放眼未來,隨着建制黨派之間競爭愈趨白熱化,即使人大常委會構思的普選得以落實,也不可能出現輔助特首施政的功能,因為隨之而來的立法會普選,無論是否變相保留功能組別議席,建制黨派利益的爭奪,只會更激烈、不會紓緩。因此,所謂統治聯盟瓦解勢將走上不歸路,政制若不調整,無論有沒有普選,政府只會陷於困境,看不到香港可以走出管治困局。


董建華以過來人的體會,承認政制有問題,箇中不知道有什麼潛台詞,抑或顯露中央終於認識問題所在,將有良方應對。從改變香港管治失效出發,期望承認問題之後,要面對問題,想方設法解決;董建華點出政制問題,在政局混沌中,若結果是帶來切合香港管治實際需要的政治架構,則港人會感謝董建華和聽他進言的中央。


增進了解建立互信

中央泛民應雙向而行

另外,董建華在記者會上,多番勸喻泛民人士多了解國家,勿單純從香港中心出發,要了解國家考慮什麼,相信他的用意是期望使中央覺得與港人有共同語言,而非各說各話而誤解加深。中央與港人缺乏互信,在今次普選爭議完全呈現出來。沒有了解,不可能有互信。董建華呼籲港人、泛民人士對國家的了解,不要停留在老黃曆的日子,要了解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國家整體面貌一新等,大多數泛民中人在這方面確有惡補需要;然而,中央是否繼續以僵化目光審視泛民中人,也很重要。事實上,不少泛民中人(包括民主派議員),仍然被拒諸國門,他們連踏足國家的機會也沒有,如何去了解這個國家。


董建華在任期間,曾經嘗試推動泛民與中央和解,因為種種客觀因素而未取得進展,以董建華現在的身分,若他肯重拾這個議題,再努力創造條件與空間,讓中央與泛民走上增進了解、建立互信的道路,對香港同樣是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