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升10點,收報24,752點,成交金額618億元。大市繼續好淡爭持,客觀來看理應再調整,一來主力的中資金融股續弱;二來很多研究報告均指滬港通的額度,相對兩地市值根本微不足道,要小心炒完散貨;三來強勢股如中移動(0941)、中石油(0857)又被空軍轟炸,再加上成交持續縮減,看淡大條道理,看好的理由確實不多。但正正就是這個氛圍下,弱勢兼似三頂的國指卻低位出現兩支陽燭,此前予人應升不升,現在卻是應跌不跌。
歐經濟差 人行政策「曖昧」
大市勢頭偏弱,恒指及國指14天RSI回落至53和50。若今次只是調整,8月份的原地踏步應足已消化掉7月巨大的累積升幅,保歷加通道均呈橫行,趨勢性指標ADX分別回落23和18,短期突破變單邊市的機會微,方向仍在醞釀中。論走勢,暫時有點似6月至7月,特別是國指,當時6月上旬突破後卻應升不升,市况膠着差不多長達個半月,「玩謝」很多投資者,其後才進入7月下旬破頂展升浪,今次能否再上?
客觀來看,內地PMI見頂回落,甚至歐元區、英國亦如是,德國次季經濟終值更按季收縮0.2%,龍頭亦失去動力。
但現時外圍市况跟政策多於基本面,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斷提出通縮憂慮,歐元區又將於10月舉行峰會商討經濟問題,政策護航可使股市無憂。這亦是內地的問題,人行政策總是很「曖昧」,立場明顯是穩增長,但7月貸款數字和8月PMI證明經濟不行了,卻只有定向降息,遠不及市場期望的全面減息降準。
定向刺激 目標優化經濟結構
但要留意,人行今年的手段由負債端(如減息、降準)變成從資產端(SLO、PSL、再貸款等)入手,過程由放鬆商業銀行銀根、社會無風險利率,達到全社會流動性增加,變成由人行或國開行親自上陣擴大資產規模,要刺激哪兒便往哪兒投放資金。商業銀行、一般企業的槓桿不會大增,但卻由人行或中央來加槓桿,達到既穩住經濟,而總體槓桿雖升但結構卻優化的目標。整個過程中,即便以往對刺激最為敏感的商業銀行亦變得後知後覺,及至看到資產價格轉強、國開行確認萬億再貸款,大家才發現政策已發力。
資源鐵路股回穩 局部對冲下跌風險
人行網站昨日就披露,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作為四省藏區扶貧開發金融服務聯動協調機制的牽頭單位,日前召集人行成都分行、蘭州中支、昆明中支及其下轄的12個市州中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召開四省藏區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會議。會議提出,積極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存款準備金等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貧困地區信貸投放。
這代表什麼?或許四省藏區的救市規模,相對全國是微不足道,但筆者認為這等於宣布新一輪的刺激快將啟動,西部、西南部的落後貧困地區最先受惠,但絕不僅限於此。今次調整得最深的資源股近日已見回穩,鐵路股也略見起色,即使拉不起大市,但應能局部對冲下跌風險。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