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家傑﹕認命與抗命的抉擇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01日 06:35
2014年09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午為香港政改訂下框架,2017年「普選」特首的提名委員會維持4個界別共1200人,候選人須得到過半數提委支持,候選人數訂為2至3名。


中央以君臨天下的強硬姿態,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式普選」是什麼貨色,在提名程序落重閘,只准中央屬意的人成為特首候選人,還利用「一人一票」騙局,誤導350多萬登記選民為黃袍加身的人臉上貼金。中央擺明背信棄義,不信任香港人,假普選之名堅持欽點。


悲觀中,香港人該如何應對?選擇認命抑或抗命?

今年6月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宣示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已經是伏線,叫香港人對政改認命。


然而,中央昨日宣旨,並未是結局,需要本地立法配合,才能實現。


特區政府將會以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本,制訂具體政改方案,大約本年底展開第二輪公眾諮詢,然後,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決議案,須得到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支持才可通過。假如所有泛民主派議員要求真普選的立場堅定不移,決議案肯定通過不了。因此,在未來一年諮詢與立法過程中,要摒除懸念,為新民主運動奠下良好基礎。


向泛民議員施壓的動作將會陸續出現,例如白色恐怖,清晨有人按門鈴,抹黑、滋擾以消磨意志時間精力的手段不足為奇,又會把政制原地踏步諉過於泛民,指控泛民剝奪選民一人一票的權利,呼籲選民2015年區議會選舉和2016年立法會選舉不要投票給泛民,以作懲罰。這些是想像得到的,可能有其他想像不到的。


官方力谷「有票,真係唔要?」,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也說「袋住先,將來應該可以改良」。為何泛民冥頑不靈,拒絕暫時收貨?


首先,有票,真係唔一定要,就像假蛋假藥,萬萬不能放入口。「中國式普選」是陷阱,選民縱有一人一票,但無自由選擇,只可在中央認可的人選中抉擇。一個號稱經「普選」獲民意授權的特首,只會比689票的特首更加目中無人,橫行無忌,唯北京馬首是瞻,《基本法》第23條立法隨時復活,選民得不償失。


明白這道理,但由於「將來應該可以改良」所以仍想「袋住先」?

檢視一下香港政改歷史,1990年頒布的《基本法》第45條寫明,特首「最終達至……普選產生的目標」,而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2017年香港普選特首。今次政改,即使通過的是一個爛方案,只要包裝為「一人一票」,中央便大功告成,向世人宣稱,對香港履行了《基本法》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承諾,特首「最終達至普選產生的目標」,句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昨在記者會大言不慚地說,今次倘若落實政改,「標誌回歸20年,香港就完成西方國家100年才完成的民主歷程」。


5年後,再憑什麼令中央跟香港人商量改良政制?不是天真,就是呃鬼食豆腐。


人大常委會2007年決定,提名委員會將會「參照」選舉委員會組成辦法,昨日最新的決定是「參照」一詞改為「按照」。中央隨意推翻自己的承諾,令人對「袋住先」更無信心。


有些人故意把泛民爭取無篩選真普選扭曲為泛民為私利要成為特首候選人。這是倒果為因,是誣衊。泛民追求一個合理公平選舉制度,不同政見的人,無論是泛民、建制、中間或任何立場的人都有平等機會參選特首,向選民推銷自己和政綱,而選民按個人自由意志投票支持誰。上兩屆特首選舉提名門檻是12.5%,泛民候選人取得足夠提名入閘,若下屆特首選舉門檻大幅提高至50%以上,不止泛民,就算中間派,甚至是不夠後台的建制派人士,都過不了1200人提名委員會這一關,成不了特首候選人,這樣,選民何來真正的選擇?


有人亦以此游說泛民「袋住先」﹕全國人大常委會雖然在提名程序訂定保守的框架,但泛民仍可以動腦筋,設法增加提名委員會的民主成分。這未免太反智了。提名程序重重設閘,間接欽點,等於說中央忌於香港人的自由意志,不信任香港人會選出一名不與中央對抗的特首,既然中央要「普選」安全系數高,怎可能容許提名委員會這個五指山的隙縫大幅度民主化?


當前重大挫折不會令我們一蹶不振

昨晚,和平佔中、真普聯、學聯、民陣、學民思潮和民主黨在添馬公園的集會公布未來抗爭行動。


抗爭,除了參加罷課、上街公民抗命、不合作運動,較大眾化的方式是在年底第二輪政改諮詢時發聲、積極向親朋戚友解釋不應「袋住先」的理由,及監察本身選區或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不會「袋住先」。


政制原地踏步,是迫不得已的。拒絕「袋住先」,要有心理準備,短期內政改翻不了案,提名委員會繼續擔當造王者角色,類似梁振英的既得利益集團代理人繼續近親繁殖、行政霸道、黑白顛倒、指鹿為馬,香港繼續沉淪,儘管如此,總比「袋住先」默許兩制變一制,令香港跌入萬丈深淵為好,兩害取其輕。


當前的重大挫折不會令我們一蹶不振,既然中央今次明顯地不會給香港人真正選擇,我們要調整心情,沉着應付一場持久戰,而序幕戰是佔中,參加者不惜被拘捕、起訴甚至罪成入獄,願能以和平抗爭行動感動更多香港人,一起深切反思我們帶給下一代一個怎樣的香港。只要人心不死,無畏無懼,守護核心價值與制度,香港將會繼續擔當過去一世紀在中國歷史的角色。


作者是公民黨黨魁、立法會議員梁家傑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